<p class="ql-block">昵 称:老黄历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71643491</p><p class="ql-block">图 片:原创</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二月底,连士泉政委来到师政治部组织科。待科长和我们这些干事反应过来并赶紧起立时,首长已经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他是我们组织科的老科长,往常也是这样,几乎都是“静悄悄”地进来。这回他是来布置任务的。连政委要求,把拟议中的全师年度工作部署暨先进表彰大会,提前到三月二日召开,好让林炳尧师长最后给全师再作作指示,因为炳尧首长提升集团军参谋长的命令到了。他特别交代我:“炳尧当副师长开始,就是你对接的材料,我跟他说好了,他的这个道别讲话还让你准备。”那天晚上炳尧准将军就他这个讲话给我说道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他动情地提起连政委老搭档,赞赏他是以德治军的典范,是我们师特有精神传统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话说林还是副师长时我就帮着准备材料的这档子事,其实全是连政委自己策划的,那时他还是政治部主任。那是一九八九年西滨农场双抢(抢收抢种)期间,从团里调师政治部组织科不久的我,参加林炳尧副师长带队的驻场工作组。因偷了个懒没有及时到位,被首长发现并当场宣布扣罚我的双抢高温补助二十元。双抢结束回到部里后,我老老实实跟我们政治部连主任汇报自己的错误。主任一面批评我不应该,一面鼓励我“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见我不大明白的样子,他说:扣降温费就不必了,认识到错误就行。不过你第一次跟随林副师长出去就产生的这个印象,必须改变过来,以后找机会让你去弥补弥补。</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小干事没在意,可人家大首长很上心。不出几天,连主任让我去找这位林副师长,受领了一个材料整理任务。回头向连主任报告时,他很严肃地说:“人家分管的是基层农副业生产,这会儿正为淡季菜问题上火。一通检查后想发个通报推动一下,结果对口业务部门提供了两稿都不合他意。我推荐你去帮他捋一下,于你算是个改变看法的机会。”末了他还交代一句,“不过这事先不动声色地做,毕竟还有点儿理不直名不顺。”我知道他说的是组织科一般不负责副师长的材料。主任还让我去向我们罗科长报告,并鼓励我说:有你们科长作后盾,你可以做好的。</p><p class="ql-block"> 虽说是个小材料,但附着个扭转坏印象、去掉一片心理阴影的使命,我当然不敢怠慢,再加上有罗科长亲自指点,材料顺利在林副师长那儿通过。消息当然是连主任转达的,他说林副师长很满意,还说这个小伙子领会意图能力不差。这时,我非常惊奇地发现,连主任在告诉我这个消息时,竟然同我一样兴奋。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位副师职的大主任(不久林副师长与他同时被分别任命为师长政委。下图右为连政委,左为林师长),其实是在帮我这个愚钝的正连职干事过关!因为三年多后,几近相同的场景,又一次完美上演。</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九三年六月底,连士泉政委喊我到他的办公室,此时他已经明确调任泉州军分区司令员。我到了一看,首长办公室已作了一番清理,便知他准备移交工作了。首长招呼我坐下,跟往常一样笑眯眯地对我说:“新来的李师长已经到位,这位首长跟炳尧老师长一样,很有思想、很有水平,很需要一个能懂他的笔杆子。我想这几年你对接老师长的材料,对军事首长的思维比较能适应,便推荐了你。下个月召开师党委八次全会进行半年总结,李师长要第一次讲话,这个材料非常重要,有点施政纲领的意思,他十分重视,你要帮他准备好。”接着,他有些心情复杂地说,他明天就要搬离这个办公室了,这是他作为师政委发出的最后一道指令,当然也是最后一次给我交代任务,希望我把这个材料写好,能把对接新师长的工作做好。</p><p class="ql-block"> 师半年总结过后,得知这位泉州军分区连司令员还暂时住在师大院里,我专门去看他和他患病的夫人。只见他老人家满脸笑容的,第一件事就告诉我:“黄某某任务完成得不错哈,李师长对你准备的材料非常满意,还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一个能对他的路的干事,以后你可得跟着他好好学习、好好适应。”其实在给李师长准备他在我师这第一个材料过程中,我已隐隐觉察到了他的肯定,不过这个经连司令转达的表扬,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只是我同时发现,连司令这大首长,同我这个副营职干事,此时一样兴高采烈。这情景,与三年多前他转达炳尧副师长对我的表扬,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这时我再怎么愚钝,也能领会,这是连士泉首长的一片苦心和一腔热忱啊。</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落落大方,驾轻就熟,管它多大的场面、多复杂的局面。我们首长那叫风采,那叫气质。许多人归因于他早年在大军区工作过,见多识广,只有我们这些身边人知道,这背后,是首长认真办事的美德在支撑。师里经常有大领导来检查工作,连政委不仅带着我们一遍遍推敲汇报材料,而且每次都必须在作战室(汇报场所)闭门模拟。我甚至给他充当过军委首长,而他就这么就着地图一遍遍地演练,还不时让我给他指出问题。首长那甘当小学生、凡事充分准备的认真劲儿,让我汗颜,也让我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首长的讲话总是朴实无华又言之有物,就事论理,娓娓道来,非常吸引人,这都源于首长扑得下身子、放得下身段的情怀和功夫。他经常嘱咐我,写东西要少点“学生调”,多一些“地瓜腔”,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接地气。每年至少两个月,我都要被他赶到连队去,在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中掌握第一手新鲜的资料。首长对来自基层官兵的能量信息敏感度超强。有一次我陪他去老五团三机炮连蹲点,指导老兵退伍工作。没住几天,他就对我说:有一次他去西滨农场检查工作,发现驻场的老五团八连风气不错。如今连队撤回来了,就在这个营,让我去调查一下。果然,没几天我就发现这个连队还真有自己的门道,我后来把它总结为党员思想工作责任制。经验在集团军范围内作了推广,首长作为优秀的政治工作者的特有的敏锐与直觉,更让我由衷敬佩。</p><p class="ql-block"> 首长自己下部队最喜欢看的,就是连队的厨房、小作坊、菜地、工具棚、猪圈、厕所,而且他非常懂得倾听。他那谦逊的笑容,永远自带亲和力,官兵们想说不想说的,都会跟他说。他经常接到小兵的来信,当然反映的都是基层的“民生”。一些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首长都会通过转发“士兵来信”这一特殊方式,或用来督促解决,或用来警醒提示,效果出奇的好。</p><p class="ql-block"> 首长不仅心细如发,而且办法很多。有一次检查野营驻训部队,他发现宿营地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好,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小爬虫。首长一面让卫生部门加强消杀工作,一面要求部队给士兵紧急配发环保塑料袋子,用于每次封装洗净的碗筷。这种省钱、简便、管用的“金点子”,竟然是一位师政委想出来的,集团军首长赞叹之余,打破常规通过保密途径迅速推广。</p><p class="ql-block"> 首长“金点子”多,而且还非常前卫。一九八 八年五月间,我还在团里当俱乐部主任,正迎接军区文化部一个重要考核,师政治部连主任来作直前检查。当首长检查到团广播室时,在我刚采购来不久的十几盒原声录音磁带前停了下来。首长问过价格,看了曲目,说:“歌都是好歌,就是少了点。连队小广播都普及了收录机,都有自己的磁带,可以来个适当集中,依托团里这个广播室,搞个磁带交流中心,全团范围内互通有无,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功能。”大家一听都说好主意,我当然火速落实到位。这不仅获得了军区文化部考核组的赞赏,而且成为团俱乐部最受基层欢迎的一个功能室。写下这段时我在想,这不就是如今最流行的共享和众筹吗?</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连士泉首长。半年后我调到师政治部组织科,罗科长带着我去办公室见他时,这位惠安出来的大首长对我这个南安小老乡,居然没一丝印象,笑曰“哦,你就是黄某某。”此事有罗科长作证。其实我前一个晚上去报到时,科长同志也是这个口气“哦,你就是黄某某”。一个团俱乐部主任进师组织科这么个要害部门,主任和科长居然都不知他长啥模样。至今我都不知道他俩是如何听信了谁的荐言。那是怎样一个纯粹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许多当年的官兵一定还记得,首长最喜欢讲“拴心留人”。他当政治部主任,就带着我们扛回了南京军区抓基层先进单位的红旗,师级政治部门只有我们一家得此殊荣,含金量那是相当的高。上任师政委后,他更是心系基层、情系官兵,以自己特有的政治智慧和人格力量,凝聚军心,巩固部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部队号召搞生产经营,首长讲的最多的是,把生产收益投向基层、投向官兵,才不会犯错误。那几年,兄弟部队都羡慕我们师基层福利好,其实主要原因不是我们多么会经营,而是首长们一廉洁、二舍得。为保证官兵伙食不因物价上涨受影响,师本级每年都直接补贴三十万以上;官兵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随军家属配发煤气灶,药厂职工全部转为全民所有制,基层干部每年三百元以上的生活补助,等等。</p><p class="ql-block"> 一到春节那叫“让红包飞”,春节坚守岗位的基层干部再发三百元。春节来队过年的干部志愿兵家属,包括小孩,包括父母亲、岳父母,每人都是一百二十元红包。那可是九十年代初啊,欢天喜地过大年。当然仪式感是必须滴,那就是春节团拜会,官兵同乐嘛,而且都是连政委亲自致词,整个热情洋溢,氛围拉满。就是有一次,年三十了,我去给首长送贺年稿,首长突然提出要求:不能光我们在台上哇啦哇啦,你们赶紧布置一下,明天团拜会还得再上来一位夫人代表和一位孩子代表,说说过年话。任务紧迫,我正盘算着,一眼瞧见首长的小千金,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美丽大方伶俐的洁丫头,便斗胆进谏:“首长啊您这现成的丫头再合适不过,能否就此借给我们?”首长一边笑着说你们竟胆敢把主意打到首长家里,一边还是愉快地答应了。当然碰巧洁丫头也非常乐意,而且后来也证明非常的出彩。是的,一切都这么碰巧,谁让您是我们慈父般的首长呢。</p><p class="ql-block"> 首长的夫人,我们敬爱的钟军医病倒后,首长里里外外更忙了。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依然把无尽的爱献给部队、洒向官兵。国内某地受灾,别人把它当新闻听,首长却往心里去。记得有一年八月,江苏安徽一带发洪水,首长一个电话过来,要求我们立即了解官兵家中受灾情况。一调查统计果真有两百五十多人,首长对此忧心忡忡,一面要求各级做好思想安抚工作,一面同师长商议,从生产收益中拿出一万多元进行首期救济。</p><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首长怎的,就得知我父亲病倒了的事,趁着我随他下部队检查的机会,执意拐到我家去探望。由于没有事先通知的条件,大首长的突然出现,让我家手忙脚乱。父亲卧病的房间来不及通风整理,甚至异味未除,但首长全然不顾,就这么坐在我父亲的床边,一聊就是十几分钟。父亲不一定明白啥叫师政委,但看着首长肩上满满的豆豆星星,就知道是个不小的官,感动得泪流满面。见大首长带着几包礼物,母亲紧张得不行,遂利用他们聊着的那阵子,把一只鸭子宰好了。但首长坚决不收,说是领导干部有纪律。直到这一刻,父母亲都还不知道,这大首长自己的夫人,也正这样卧病在家。</p><p class="ql-block"> 但是真让他们知道就不得了了。没多久后的一个周末,母亲带着大包小包来师部找我了。她交给我一个任务,把其中一个不小的包,立即给送到连政委家里。我打开编织袋简单一瞧,一只鸡一只鸭,加工好了的,还有父亲林场产的德化香菇什么的。但于我,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军后就没送过一分钱的礼,我这金身不能破。</p><p class="ql-block"> 母亲急得不行,说她要自己去送,还说我不告诉她首长家门她四处问着也要去。这同样遭到我的坚决阻挡,我大声对她嚷道:“我的妈呀你这扛着这么个大包进首长院,明天全师就传开了,某某某自己送礼也算了,把老母亲都发动起来,你儿子在部队就再也无法做人。”老母亲更飙:“是老母我无法做人好不好?家里都有病人,凭什么大首长应该来看我们,我们不能去看人家?怕人闲话是怕不好做官吧,这个官不要也罢。反正我这良心过不去。”看这话说的,我这做儿子无话可说。我只好把母亲带到首长院边上,给她指了个方位,让她自己就这么进去了。没几分钟母亲出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首长回赠的彩纸箱包装的闽南米粉,脸上挂着终于了却一桩心愿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两个病人家属间的故事,更是一个师政委与一个小干事的故事。首长说:我们自己官兵的父亲啊,远的够不着,这几步路的必须去看看(我老家就在驻地附近)。首长的理由是那样的简单,又是那样的走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连士泉老首长以一步之遥在将阶前停顿,但我们认定了,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将军;他常说要甘为人梯,说自己是铺路石,而在我们看来,首长是金子,是真金。军队里灿烂、地方上灿烂,生前灿烂、身后灿烂,人品官德党性都熠熠生辉、光彩照人。</h1><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致敬德高望重的连士泉老首长,致敬林连黄金搭档,致敬我的老部队九十二师那个灿烂的黄金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