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有没有心理韧性、有多大的心理韧性,直接落点往往都在情绪管理能力上。</p><p class="ql-block">情绪管理的核心,是怎样更好地激发正面情绪,同时有效控制、遏制乃至消除负面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管理就好比心理韧性的肌肉。肌肉越是强健,心理韧性就越好。</p><p class="ql-block">——抓住神经可塑性的预防干预窗口,帮助他建立稳定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情绪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现在的幸福感,更会深远地影响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家长需要掌握一些未成年人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的必要知识,正确理解神经可塑性与情绪发展。</p><p class="ql-block">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为预防干预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大脑神经的可塑性窗口期确实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0-7岁之间。这一时期大脑神经网络具有高度可塑性,经验会直接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情绪调节能力并非完全天生,而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和互动来培养和调节的。</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学会用好这种心理韧性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助力孩子的情绪大脑编织更强韧的神经网络。</p><p class="ql-block">0-3岁前额叶皮层的突触形成高峰期,7-12岁边缘系统的功能整合期。研究表明,早期丰富的感官刺激能使海马体体积增大15%,这两个阶段的心理营养输入将决定终身的情绪调节模式。要特别注意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这是孩子情绪稳定的基石。通过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提供稳定的照顾环境和温暖的身体接触(如拥抱),孩子会发展出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研究表明,安全依恋能够激活未成年人大脑中与社会联结相关的神经网络,为情绪调节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家长要抓住这两个阶段,在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会把握好促进孩子情绪健康发展的实践方法,确实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努力创建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p><p class="ql-block">以环境稳定性促进情绪稳定性。比如建立可预测的日常生活节奏(固定用餐、睡觉和游戏时间),设置清晰且一致的家庭规则和界限,减少家庭冲突和高压力的互动模式。并给孩子教授一些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教孩子如何管理强烈情绪,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情绪学习。</p><p class="ql-block">游戏是未成年人发展情绪能力的天然帮手。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尝试不同角色,学习观点采择和共情;合作性游戏,拼图或建设性游戏培养耐心和挫折容忍度;还可以通过运动游戏,如快跑抓人以及舞蹈、体操等帮助释放紧张情绪,刺激大脑中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产生。</p><p class="ql-block"> 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还可以采用一些小方法。比如“呼吸小伙伴”练习:让孩子躺下,放一个小玩具在肚子上,通过深呼吸观察玩具上下移动;设计“冷静角”,家中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配备安抚物品(毛绒玩具、绘本、舒缓音乐),帮助孩子冷静;设计使用家庭“情绪温度计”,帮助孩子可视化自己的情绪强度,并学习降温方法。</p><p class="ql-block">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情绪教养。比如早晨起床,采取平和的情绪启动、温暖叫醒方式;情绪爆发时,找准教育时机,先共情后教导,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家庭用餐,巧妙进行情感联结,分享每日高兴和挑战的时刻;过渡时刻,进行预期管理,提前预告变化,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睡前时间,与孩子共同进行情绪回顾,回顾一天的心情感觉,阅读情绪主题绘本……</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进阶能力。比如提醒引导孩子注意他人情绪,帮助他发展共情能力;教导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从“识别问题→ brainstorm解决方案→评估结果”进行全过程训练;鼓励采用更加多样性的情绪表达方式,如通过绘画、音乐或运动表达复杂情绪。</p> <p class="ql-block">——最不能惯着孩子的坏情绪坏脾气</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就是用来惯的。</p><p class="ql-block">殊不知,在家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宠惯之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一种在他看来一切理所当然的心理惯性,会把所有都当成天经地义。那么只要稍有不如意的事情出现,他就会焦虑狂躁、抱怨不止、怒不可遏,这种坏情绪就可能成为一种破坏性心理源头。</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坏脾气、坏情绪经常就像堤坝上出现的缺口,可能一开始只是一个很小的口,如果不能及时堵上,那么这个小口子就会越开越大,直至决堤垮坝。家长必须严肃对待。每出现一次,即使不能与他头脑发热的档口火上浇油,也要在他冷静下来后立即和他掰扯清楚,理清是非曲直,当下解决。对孩子的坏情绪一定不能惯着,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装聋作哑。</p><p class="ql-block">孩子出现坏情绪,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脾气不好”轻轻带过,因为如果任由孩子坏情绪发作,那么他就会有了再一再二,后面紧接着就会跟着再三再四。久而久之,坏情绪就会导致他的心理失去韧性,成为一种不良心理习惯、一种毛病,就会变成他的性格缺陷,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乃至以后的人生与事业发展。</p><p class="ql-block">要正确开展批评,做好对孩子坏情绪的家庭矫正。重点是方法上要把握好。总体而言,针对坏情绪的批评要学会把握正确的顺序:一先肯定好的,再指出问题,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好的一面;二总体肯定,具体批评,批评要讲具体问题、错在哪里,让他心服口服;三指出问题性质与危害,同时给出改正方向与方法,让孩子知道应该改什么、怎么改。</p><p class="ql-block">当他出现不良情绪时,一定要及时帮助他进行情绪解困。特别是要防止负面情绪的积累、憋闷、发酵与膨胀。</p> <p class="ql-block">——防止一般性心理破防变成瞬间崩溃</p><p class="ql-block">客观地说,一些走向极端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并不是有多么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根本称不上所谓心理疾病,而是在长期的宠惯环境中,舒适得太自然了。就像长期处于温室里的娇嫩鲜花,经不起一丁点的风雨。稍有不顺心、不如意,就会瞬间情绪爆发,甚至只是一个情绪喷嚏,就导致了悲剧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心理脆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患。</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由于一些孩子在家里长期处于过度的溺爱氛围,养成了娇纵任性的习惯,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却不懂得体谅体恤别人。一旦遇到问题,几乎不会任何情绪管理,动不动就情绪失控。经常会把各种不好的境遇联系起来,进行放大和扭曲认识解读。他的某一情绪在一些特定条件的刺激下,情绪激烈波动或者瞬间激烈爆发,进而在瞬间出现心理垮塌,就可能出现行为走向极端。</p><p class="ql-block">必须防止孩子的某个情绪喷嚏转变成心理上的瞬间崩溃。随时注意防范并及时掐灭孩子情绪喷嚏异常失控的导火索。在孩子满足情绪激励爆发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学会主动调节,绝对不能火上浇油,不要话赶话没好话地继续刺激那种激怒孩子。可以劝先孩子冷静,让他吸一口长气,再吸一口……通过类似的缓冲方法,抑制他交感神经的亢奋。以防止悲剧的发生。</p><p class="ql-block">虽然这种崩溃并不是由确切的心理疾病所引起,但其严重后果却是每个家庭的难以承受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起伏。一定要防止孩子变成行走的“火药桶”。</p><p class="ql-block">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教育不是要消除情绪风暴,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在风雨中跳舞。大脑的可塑性告诉我们,每一个情绪时刻都是重塑神经回路的机遇。当你见证孩子逐渐能够识别、表达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时,说明这些努力就正在为孩子的情绪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悄然为他塑造一个更加坚韧明亮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守护童心健康 我们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创不易 感谢鼓励 侵权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