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里的新声

吴艳芬

<p class="ql-block">  当我六十五岁的指尖第一次触到电吹管的按键时,未曾想到这冰冷的器械竟会在我余生中奏出如此温暖的旋律。半载光阴如白驹过隙,而今我已能随乐声起伏,吹奏出《又见炊烟》的婉转,《小城故事》的恬淡,还有《祝福祖国》的雄壮。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用手机录制吹奏时的专注神情,正在学习用剪映将片段精心剪辑,让声与画美妙融合。虽然吹技水平处于上升阶段,还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基础和吹奏技巧需要学习,特别是剪映APP视频剪辑更是一个学习的重点。然而这一切,在从前是想也不敢想的。</p> <p class="ql-block">  初识简谱时,我像个刚启蒙的稚童。那些蝌蚪般的符号在纸上游弋,令我眼花缭乱。手指也不听使唤,每每按错了管键,发出刺耳的怪声。老伴儿闻声探出头来,笑问我是否在驯养什么新奇动物。我亦笑,心下却不服老,横竖要与此管较个高低。如今回想,幸亏当时录下了那些稚拙的初试,如今在录制的视频里对比今日,进步了然。</p> <p class="ql-block">  科技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我们这代人年轻时,很少有人学乐器,有的还是须得拜师求艺,经年累月地苦练。而今一只读谱机,便能将整个乐队请入家中。它不急不躁,反复演奏,任我一遍遍跟随练习。有时我吹错了音,它仍从容地进行着,仿佛一位极有耐心的老师,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并修正错误。</p><p class="ql-block"> 指法渐熟后,我开始感知到音乐的另一重天地。原来吹管不单是气息的吐纳,更是心绪的流转。《牧羊曲》里藏着我童年乡间的记忆,《又见炊烟》中飘荡着青春岁月的怅惘。每个音符都像是一把钥匙,不经意间便打开了某扇遗忘已久的门。</p><p class="ql-block"> 最妙的是,这电吹管竟能调节音高音量,纵使我气力不济,也能吹出圆润的曲调。它身上的指示灯宛若萤火,指引着我这老去的学徒一步步前行。科技不仅没有抛弃我们这些年迈者,反而以如此体贴的方式,将艺术的甘露馈赠予我们。</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至上午,咖啡飘香时光,我便与读谱机相伴而歌。窗外阳光斜照,屋内乐声流淌,吹奏我喜爱的经典旋律已成为我的生活。在这养老的路上,我原是幸运的——科技给了我第二次绽放的机会,让我晓得生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焕发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年龄便隐去了。我只是个歌者,吹着唱着,将余生谱成一首永不终曲的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