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电影胶片转动,当屏幕光影流转,总有一些故事超越了娱乐的边界,成为承载民族记忆、叩击灵魂的精神载体。电影《731》定档9月18日公映的消息,如同在时间长河中投入一颗巨石,让731部队那段浸满血泪的罪恶历史,与“九一八事变”这道深深刻在民族脊梁上的国耻印记,在特殊的时间坐标里激烈交织。这不仅是一次光影与历史的碰撞,更像一记穿越八十余载的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唤醒沉睡在岁月深处的集体记忆。而同期引发关注的短剧《请回答1937》,则以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叙事语态,搭建起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让年轻一代得以循着故事的脉络,触摸战火纷飞岁月里普通人的家国担当,在不同的叙事维度中,共同完成对历史的回望与家国情怀的深度审视。</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作为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以其客观、真实的特质,成为还原731部队暴行的有力武器。在《731部队的真相》《恶魔的饱食》等多部纪录片中,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罪恶被层层揭开,每一个细节都令人脊背发凉。镜头前,年迈的731部队原队员,在迟暮之年终于打破沉默,他们的声音因愧疚与恐惧而颤抖,一字一句清晰地还原了当年在哈尔滨平房区那片“死亡工厂”里的暴行。有队员回忆,曾有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被强行带至实验室,婴儿的啼哭与母亲的哀求,最终都淹没在冰冷的手术刀下;还有队员提及,冬季时他们会将受害者的手臂暴露在严寒中,观察冻伤过程,再用开水浇灌,记录组织坏死的细节——这些血淋淋的供述,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人间惨剧。</p> <p class="ql-block"> 除了亲历者的证言,纪录片中那些泛黄的历史影像资料,更是以无声的力量控诉着侵略者的罪恶。画面里,曾经炊烟袅袅的村庄沦为一片废墟,断壁残垣间散落着百姓的生活用品;逃难的民众扶老携幼,沿着泥泞的道路艰难前行,他们的脸上写满绝望,眼神里失去了对生活的期盼;而在被秘密挖掘的万人坑中,层层叠叠的尸体姿态扭曲,有的双手仍保持着挣扎的姿势,有的骨骼上还残留着实验留下的伤痕。这些定格的瞬间,如同历史的烙印,清晰地告诉世人:731部队的暴行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是永远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篡改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与731部队的罪恶遥相呼应的,是“九一八事变”那道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痛,而纪录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那段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附近传来一声巨响,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路轨,随即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起猛烈炮击——“九一八事变”的序幕,就在这样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中拉开。在《九一八事变全纪录》《东北抗联》等纪录片里,我们得以看到那段历史的多个侧面:北大营内,东北军士兵在“不抵抗命令”下的无奈与悲愤,他们紧握手中的枪支,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日军突破营垒,最终在长官的命令下含泪撤离;沈阳城内,日军的坦克碾过街道,商铺被洗劫一空,无辜的百姓在街上被随意殴打,昔日繁华的古城,一夜之间沦为侵略者的天下;城外,无数东北百姓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再也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中,一位当年年仅十岁的东北老人回忆,事变发生当晚,他被炮火声惊醒,父亲拉着他的手一路狂奔,身后是燃烧的房屋和日军的枪声。“我回头看了一眼家的方向,火光把天都染红了,那时候我就知道,家没了。”老人的话语朴实却沉重,而这样的故事,在当年的东北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那些纪录片里的画面与证言,如同一个个警示符号,时刻提醒着我们:“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沦陷,更是一个民族的屈辱,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国耻,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伤痛记忆。</p> <p class="ql-block"> 回望中国影视发展史,除了纪录片对历史的客观还原,许多影视作品也以艺术化的手法,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的爱国英雄形象,让家国情怀在光影中代代传承。1983年的电影《武林志》中,演员李俊峰饰演的东方旭,便是那个时代爱国精神的典型代表。面对外国大力士“达德洛夫”的挑衅,面对“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侮辱,东方旭没有选择退缩。他在破旧的武馆里日夜苦练,将中华武术的精髓融入每一个招式中。最终在天津法租界的比武台上,他顶住对方的蛮力攻击,以柔克刚,凭借“八卦掌”的精妙招式击败对手,当他高举双臂,台下响起“中国人好样的”呐喊时,不仅捍卫了个人的尊严,更捍卫了整个民族的气节——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他的每一次坚持,都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同样以武术为载体传递爱国情怀的,还有《霍元甲》系列作品。剧中,霍元甲面对列强入侵、国人精神萎靡的现状,痛心疾首。他打破门派之见,创办精武体操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希望通过武术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在与外国武术高手的较量中,他不仅要应对对手的凶狠招式,还要面对列强的威胁与刁难。有一次,外国拳手在赛前扬言“中国人不堪一击”,霍元甲没有被激怒,而是在比赛中以绝对的实力击败对手,赛后他平静地说:“武术的意义,不是争强好胜,而是让国人明白,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国家与尊严。”他的言行,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当时国人迷茫的心灵,也让“精武精神”成为爱国情怀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而《陈真》则以更激昂的方式,将爱国情怀推向高潮。剧中,陈真在师父霍元甲被日本人毒害后,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选择用正义的方式为师父报仇。他独闯日本道馆,面对数十名日本武士的围攻,毫不畏惧。他的拳脚之间,不仅有对师父的思念,更有对侵略者的愤怒。当他将日本道馆的牌匾砸落,喊出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不仅让剧中的国人热血沸腾,更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瞬间。这些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或许有着不同的性格与经历,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民族尊严,他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剧情本身,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 回顾过去的影视作品,那些热血英雄的爱国情怀令人心潮澎湃。在《武林志》中,东方旭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挑衅,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愤怒。《霍元甲》里,霍元甲创办精武体操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希望通过武术来唤醒国人的民族精神。他与外国列强的武术较量,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之战,更是为了给国人争一口气,让世界看到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p><p class="ql-block"> 还有《陈真》,他为师父霍元甲报仇,独闯日本道馆,将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他的那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喊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让人为之热血沸腾。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国情怀,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他们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是否还能时刻牢记那份家国情怀呢?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淡忘了历史,忽略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是否还记得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是否还记得731部队的罪恶和918事变的国耻?</p><p class="ql-block"> 电影《731》选择在9月18日上映,无疑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当我们走进电影院,看到那些真实还原的历史场景,感受着先辈们所遭受的苦难,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反思我们这个社会。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而短剧《请回答1937》,则通过一种轻松的穿越方式,让年轻一代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当时间的车轮驶入和平年代,当我们在繁华都市中享受着便捷的生活,当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那份深埋在心底的家国情怀,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温度?如今的我们,不用再面对战火的侵袭,不用再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渐渐与历史产生了距离。在写字楼里,年轻人为了业绩熬夜加班,却很少再主动翻阅历史书籍;在校园里,学生们专注于课本知识,却对“九一八事变”的具体时间、731部队的暴行细节一知半解;在社交平台上,人们热衷于讨论明星八卦、时尚潮流,却鲜少有人提及那些为国家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不是我们刻意遗忘,而是和平的生活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让家国情怀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以为,历史已经过去,那些苦难与牺牲离我们太过遥远,但事实上,历史从未真正走远。那些长眠在地下的先烈,那些在暴行中逝去的无辜百姓,他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当我们在商场里尽情购物时,是否会想起,曾经有无数先烈为了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生活,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当我们在餐厅里享受美食时,是否会记得,731部队的受害者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当我们抱怨生活的琐碎时,是否会想到,“九一八事变”后,无数东北百姓连家都没了,何谈生活的安逸?这些问题,值得每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深思。</p> <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731》选择在9月18日上映,便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它已不是一部单纯的商业电影,而是一次对历史的郑重回望,一次对家国情怀的集体唤醒。当我们走进电影院,黑暗中,屏幕上还原的731部队实验室的场景、受害者痛苦挣扎的画面、先烈们奋起反抗的身影,都会让人们暂时脱离现实的喧嚣,重新回到那段黑暗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马路大”们在实验中痛苦死去,当看到百姓们在日军的屠刀下绝望哀嚎,当看到战士们为了保卫家园浴血奋战,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会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这种冲击,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丢失了不该丢失的东西;这种冲击,更会让我们意识到,铭记历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p> <p class="ql-block"> 而短剧《请回答1937》则以更年轻化的叙事方式,为家国情怀的传承搭建了新的桥梁。剧中,现代的年轻人意外穿越到1937年的战火中,从最初的迷茫、恐惧,到逐渐融入那个时代,与当地百姓一起面对侵略者的压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家国”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有剧情里,穿越而来的主角一开始只想着如何回到现代,却在看到邻居一家因日军轰炸而家破人亡后,主动加入了当地的抗日队伍;还有主角利用现代知识帮助百姓躲避日军的搜捕,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家庭、无数个普通人组成的共同体。这种以“穿越”为载体的叙事,让年轻观众更容易代入剧情,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爱国”都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繁盛之基。光影会落幕,但历史的回响永远不会消散;时代会变迁,但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们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审视自我中传承担当,让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