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卧雪听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734320</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大年初七,我来到广州沙面岛,抵岛时已近10点钟,阳光带着透明的质感,明亮而锐利,穿过榕树层叠茂密的树冠,将光斑洒在路面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微风拂过,光斑在地上婆娑起舞,似</span>有生命的精灵。此时的阳光已有些力道,但不灼人,光影下漫步着实惬意。</p> <p class="ql-block"> 沙面岛位于广州市区西南部,面积0.3平方公里。广州不少地名以“沙”作通名,但非沙滩,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称“沙面”,珠江白鹅潭畔的“沙面”,清初叫“中流沙”,咸丰九年(1859年)运石填海,修筑石堤形成岛状,故又称“沙面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别名“拾翠洲”。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内设多个国家领事馆,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1859年前,沙面岛多为渔民聚居,是国内外通商及抵御外敌的要地。其四面环水,气候温暖湿润,有古树名木137棵,枝叶<span style="font-size:18px;">繁茂,</span>被誉为“羊城第九景”。建筑风格为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等。<b style="color:rgb(25, 25, 25);">“英美风情拾翠洲,当年列强行商优。老榕溢绿参天树,欧陆经型建筑楼。”</b>是沙面的形象写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至汇丰银行旧址,其建于192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层楼房,为</span>新古典主义建筑典范,入口处是希腊古典的爱奥尼巨柱,彰显着昔日金融帝国的雄厚国际资本与权威。建筑立面构图严谨,气势恢宏,是沙面建筑群中体量最大、最为壮观的西式建筑之一。是英国汇丰银行在广州的分行,近代华南金融贸易活动的核心地标。轻抚柱身感受其古典气质,珠江畔的商贸风云浮于眼前。如今,它被活化利用,柱廊下品咖啡,呈奇妙和平的时空交叠。</p> <p class="ql-block"> 台湾银行旧址是一座具有民国风格的建筑,其绿窗与石阶设计极具南洋风情。最吸睛的是,建筑外侧生长着多株百年榕树,根系发达,枝叶与建筑墙体交织,形成独特的“树抱楼”景象,既展现出自然的神奇力量又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沙面大街68号是苏联领事馆旧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20世纪初,建筑为</span>新古典主义风格,以红砖外墙与简洁有力的竖向线条为特色,造型庄重质朴,与岛上其他西洋建筑的繁复装饰成鲜明对比,透着革命时代的实用主义美学。曾是苏联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外交枢纽。见证了十月革命后中苏关系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风云变幻,是马克思主义在华南传播的一个早期隐秘窗口,其开闭起伏直接映射着中苏关系的冷暖,历史的辉煌已沉淀在沉默的砖缝里。</p> <p class="ql-block"> 偶遇一家别具一格的咖啡博物馆,陈设着18世纪的家具和器皿,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每一件展品都珍贵如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杯子,老板见我久久伫立展柜前,如数家珍般介绍他的珍藏,好几款咖啡杯已有百年历史了。西班牙拿铁是他家的招牌,口感不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至露德圣母堂,该</span>教堂由法国天主教会于1890年为在穗外籍教徒建造,因教堂花园南侧建有露德圣母像而得名。1858年,圣母在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间的一个小镇露德显现给贫家女伯尔纳德,嘱念玫瑰经,为罪人祈祷,并使山间流出一道泉水,从此圣母借露德圣水,治疗了许多人身体上或灵魂上的重病及绝症。自此露德成为世界著名朝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走到靠近珠江一侧的沙面公园,远<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的就看到一块大黄石头矗立江边,走进一看,</span>只见一位身披斗篷的男子,骑在一只大鹅上,威风凛凛,颇具英雄气概。石头的背面有名人题字、名人赋诗,由名人制作,该塑像名叫“萧养石”,1985年秋立,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国著名雕塑家</span>尹积昌制作;塑像正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萧养石”三个大字</span>,由著名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题写。</p> <p class="ql-block"> 在塑像的后面,刻有一首杨寿章诗并书的《题萧养石》:<b style="color:rgb(25, 25, 25);">“当年赤帜此高悬,百舸千帆映日妍。背水何难凭一战,临流遗恨泪三千。沧波如练浮鹅去,秋水长天乘梦还。此日华灯天不夜,英雄含笑换人间。”</b>诗里蕴含着一个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萧养石”的人物叫黄萧养,是明朝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其起义给明朝在广东的统治造成沉重的打击,明英宗派重兵追杀他,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两只美丽的大白鹅从江心浮出,游至江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驮着英雄横过江面,一飞冲天而去</span>。人民怀念这位英雄,就把这个江面称作白鹅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5年6月23日,</span>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广州、香港工人和各界群众10万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西桥时,遭到对岸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枪扫射及军舰炮击,造成上百人死伤,史称“沙基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更强烈的反帝怒潮。</p> <p class="ql-block">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沙面租界建筑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沙基惨案中,周恩来作为当年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反帝游行,亲眼目睹英法军队的罪行。解放后,总理重返故地,指示<b style="color:rgb(25, 25, 25);">“把沙面原貌和环境保护下来,作为半殖民地时期的历史见证,教育后人”。</b></p> <p class="ql-block"> 光影婆娑,流年斑驳,如今这里是渗透着艺术浪漫情怀的沙面,是<b style="color:rgb(25, 25, 25);">“中国最独具欧陆风情的世外桃源”</b>。各种艺术雕塑布置在沙面大街小巷的中间,成了摄影爱好者的道具,“绅士贵妇织补妇”“挂钥匙的一代”等雕塑,强化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年古街</span>记忆。看,在“乐韵悠悠”的队伍里,突然插进一个戴虎头帽的小孩,为悠悠的乐队增添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 目前,沙面定位于“历史会客厅+国际人才岛”,打造独特的人才休闲空间。其核心在于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将部分空间改造为人才书房、文化沙龙馆和创新咖啡厅,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流环境。我看到沿江区域及中央花园在优化景观,增设户外办公与休闲设施;榕树下长椅上,腿架笔记本的年轻人,江边小亭里线上办公的外国人不断跃入眼帘。<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面岛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更让各国人才纷至沓来。</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 25, 25);"> “拾翠洲上绿意深,百年沧桑叙风尘。列强蹂躏记犹新,但喜龙飞又腾云。”</b><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面岛聚焦历史风貌景观带打造人才休闲岛,不定期举办人才学术沙龙,正以其独特软实力及最大的诚意礼遇人才、吸引人才,</span>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面独特历史人文气息与静谧环境吸引,</span>岛上已集聚了众多涉外机构从业者、文创设计师、学者及海外归国人才,<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激发创新灵感、促进国际交流的高层次人才社群在逐步壮大,沙面已</span>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ibh8ie?first_share_uid=18734320&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小蛮腰背后的故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