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2024年3月我们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忙里偷闲,在居住地的徐汇区浏览了几个点,还参加了从上海出发的一个苏州2日游…</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4.3.3 厦门——上海</font></b></h3> <h5> 从厦门飞抵上海虹桥机场,打车到徐汇区的“上海利园国际大酒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4.3.6 游览上海“张园”、静安寺</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 今天我们浏览了上海的“张园”和静安寺</h5> <h5> 我们从我们所住酒店附近的东安地铁站乘坐7号地铁,到静安寺站下车</h5> <h5> 我们先来到“张园”,眼前是一排老上海常见的“石库门”</h5> <h5> 旁边是一家紧接一家的店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家店铺的装修很抢眼</h5> <h5> 张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4.68万平方米;该园始建于1882年,由无锡富商张叔和购地兴建并命名“张氏味莼园”,1885年向社会开放后成为晚清民初上海最大公共活动中心,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现存建筑群为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后期石库门里弄住宅。</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栋栋小洋楼和没有车马的喧嚣,让我们怀疑是否来到了非常熟悉的、我们孩提时代居住的鼓浪屿…</h5> <h5> 离开张园,我们来到静安寺,在静安寺旁边的一家素菜馆用了午餐,这家餐馆剥去外壳的“溏心蛋”味道好极了!</h5> <h5> 我们来到静安寺,大门紧闭,开的是旁边的一个小门;进静安寺每个人都要买一张50元的门票——我们去过的全国非常多的景区都有对7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门票的优惠,但静安寺没有!而且不打折</h5> <h5>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h5><h5> 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静安寺内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游客(也有对着佛像膜拜的游客),好像没有看到和尚,也没有看到寺庙里常有的宗教活动。</h5> <h5> 这是上海静安寺内的纯金浮雕大缸,属于寺内众多黄金工艺珍品之一;它通体以黄金打造,缸身满布精细的浮雕,刻画有佛教人物、场景及经文,工艺极为精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座蕴藏于摩天大楼之中的古老寺庙</h5> <h5> 静安寺外的商业街,游客人头攒动。这组“胖先生”的雕塑很幽默</h5> <h5> 一家口红店外的装饰</h5> <h5> 我们漫步在静安寺旁边的街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电视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外滩不远的“上海书城”</h5> <h5> 在靠近外滩的一家蟹黄包店吃了点心蟹黄包</h5><h5> 傍晚,我们从人民广场附近的地铁站乘坐地铁回到我们在东安路下榻酒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2024.3.8 </b></font><b><font color="#167efb">徐汇一日游</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font color="#333333">在网上看到许多有关徐汇的景点介绍,今天没有其他安排,我们来个“徐汇一日游”。</font></h5><h5><font color="#333333"> 从我们酒店附近的东安地铁站来到徐汇地铁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大的一个地铁站</font></h5> <h5> 按照行前做的攻略,我们从徐汇地铁站的一个进出口出,走了不远,就看到坐落于一个小公园边上的“徐汇天主教堂”</h5> <h5> 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天主教教堂,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曾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h5><h5>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堂高5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00平方米,东向正立面设两座钟塔,钟塔高56.6米,钟塔尖顶有十字架;正门上面有4座福音圣人雕像,正中设耶稣抱十字架大石像。</h5> <h5> 教堂内画着“圣经”故事的鲜艳彩色玻璃窗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堂内高耸的穹顶,更显教堂的大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面的祭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侧的多个较小的祭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堂外的石雕塑</h5> <h5> 离开大教堂,我们来到旁边的“徐家汇书院”</h5> <h5> 徐家汇书院(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是位于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的公共图书馆,其新馆自2023年1月开放后成为区域文化地标。作为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一级图书馆’,该馆以“修新如旧”的外观设计、多元功能空间及高人气著称,日均到馆超5000人次;馆内设有近800个阅览席位,兼具阅读、展览、夜校等服务,并与周边景点联动融入居民生活圈。</h5><h5> 书院二层走廊是拍摄教堂外观的一个绝佳位置</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共阅读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书陈列区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儿童游乐区——带娃的读者可以让小孩在圈圈里玩耍,自己坐下来看一会儿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堂旁边的商业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边盛开的郁金香</h5> <h5> 我们来到“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的灌制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号为A2395的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母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战歌到国歌》——国歌诞生历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唱片灌制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爱迪生GEM蜡筒手摇留声机”——蜡筒留声机是由托马斯·爱迪生于1905年发明的机械录音装置,采用圆柱形蜡筒作为声音载体,通过手动上发条驱动机械系统运转,通过唱针在旋转蜡筒表面刻录声波振动轨迹,播放时再利用唱针沿轨迹振动还原声音,并通过顶部喇叭进行声学放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代小楼”背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代小楼”旁边的“衡山花园”</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景</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美转角——徐家汇“武康大楼”——网红打卡点</h5> <h5> 我们来到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宋庆龄故居纪念馆</h5> <h5></h5><h5>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国家名誉主席、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女士生前的寓所,这里是她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从1949年春迁居于此,宋庆龄喜欢这里,把它称作“我可爱的家”,这里也成为她进行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h5> 故居内保存着大量孙中山、宋庆龄的文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不仅见证了她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也记录着她个人生活的细节,如今,故居主楼的陈设依然保持着她生前的原样,逡巡其间,仿佛仍能感受到她的音容笑貌和典雅风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中山的一些遗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庆龄的座驾“红旗”轿车和1952年苏联政府赠送的“吉姆牌”轿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居内的大草坪,绿树成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徐汇区,还有很多名人的故居<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left;"> </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作家巴金故居</h5> <h5> 回酒店,我们没有乘坐地铁而选择了公交线路,一路观赏上海的街景…</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4.3.9 上海——苏州(狮子林、园林博物馆、平江路)</font></b></p><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p> 以前我们两个人都没有去过苏州,趁着在上海的空隙,我们报了携程网的一个到苏州参团的2天1夜跟团游。</p><p> 我们先从住地乘坐地铁到虹口火车站,再换乘高铁,中午时分到了苏州南站。接站的司机师傅将我们送到南站附近的一个商业街,我们在一家餐馆用了午餐。</p><p> 下午跟上同一个旅行团(约十多人)的团友开始我们的苏州游。</p></h5> <h5> 我们在苏州的第一个景点是狮子林,狮子林附近的“报恩寺”</h5> <h5> 远眺狮子林附近的苏州博物馆——我们这次没有预约到该馆的参观</h5> <h5> 来到狮子林</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狮子林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建 ,至元末明初,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并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贝润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53年,贝焕章及亲属将狮子林捐献给新中国;1954年,狮子林花园及祠堂主体部分经修缮后向公众开放。</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狮子林园内以假山叠石为主体,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园内还有有厅、堂、殿、阁、亭、选、斋、堂20余处;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厅堂屋顶的“福禄寿”雕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色古香的“燕誉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过这艘石舫,我们进入假山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狮子林,我们步行前往“苏州园林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路过明天的景点“拙政园”</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道路上游客如织</h5> <h5> 参观苏州园林博物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州园林的简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拙政园的沙盘</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苏州园林博物馆,我们来到平江路历史街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旅拍的游客</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紧贴河边修建的住宅,让人奇怪它的防水是怎么做的?</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傍晚,司机将我们送到下榻的苏州苏哥利酒店</h5> <h5> 我们在路口一家苏菜馆吃了地道的苏州菜,饭后来到酒店附近的步行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4.3.10 苏州(拙政园、寒山寺、虎丘、山塘街</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上海</font></b></h3><div><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 在酒店用了早餐,开始我们苏州第二天的行程<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font></b></h5> <h5> 我们先来到“拙政园”</h5> <h5>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国家5A级旅游景区。</h5><h5>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辖地面积约83.5亩,开放面积约73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38亩。</h5> <h5> 天泉亭:拙政园东部的建筑;亭内有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东斋遗物,人说此井不枯,犹似天泉,今借以名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木家具的厅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棵肚子中空的古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型盆景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寒山寺外的“江村桥”</h5><h5> 在寒山寺附近的餐馆用了自选的午餐后,我们来到“寒山寺”</h5><h5> 江村桥相传始建于唐代,横跨原京杭运河,后毁坏严重;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筹集资金重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完成,江村桥西起寒山寺北街,东至寒山寺弄;桥长38.7米,桥面中宽4.30米。</h5> <h5><p></p>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古称“枫桥寺”,又称“普明禅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h5><h5>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至德年间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寒山寺名声大振 。<br> 寒山寺建筑装饰采用以佛教为主题进行表现,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等 ,寺内空间布局以中轴线的方式将寺院主要建筑依次排开;寒山寺中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等 ,主要风景合称“十二胜景”。</h5> <h5><p> </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刻有脍炙人口《枫桥夜泊》的石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山寺的钟楼</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山寺的大钟</p> 寒山寺的大钟是镇寺之宝——一口重 108 吨,高 8.608 米,最大直径 5.242 米的大佛钟,上面刻有七万多字的佛经,每日夜半击钟系延续了唐代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意传统——每天晚上 23 点 40 分,僧人开始敲钟,用 20 分钟均匀敲 108 下,最后一下刚好在 0 点;2008 年底,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验证,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佛钟。</h5> <h5> 普明塔位于寒山寺的东部,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总高42.2米,由须弥座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h5><h5> 其历史可追溯至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创建的妙利普明塔院,曾三度被毁,明清时期未再重建。1984年由寒山寺方丈性空倡议重建,1990年立项,赵朴初审定设计方案并题写塔名,工程于1995年竣工,1996年举行竣工暨佛像开光仪式,形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回字形塔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院内一棵高大的菩提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屋顶上的唐僧取经雕塑</h5> <h5> 寒山寺听钟石位于寒山寺钟楼前,石上 “听钟石” 三字是寒山寺住持性空法师的真迹。</h5> <h5> 离开寒山寺,我们来到虎丘风景名胜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虎丘寺外的小桥流水</h5> <h5><p>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在苏州古城西北3.5公里,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p></h5> <h5> 虎丘山又称“海涌山”,其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h5> <h5> “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该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h5><h5> 虎丘塔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就开始向西北倾斜,后历代都有采取措施延缓其倾斜。</h5><h5> 1956年,苏州虎丘塔进行大修,从顶层至一层,用三道钢筋混凝土箍加固,使开裂的塔身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1977年,发现塔的东北角倾斜加剧,向北偏东方向倾斜了2.54米。1978年,苏州市成立修缮工程指挥部,提出对虎丘塔的加固工程方案,于1981年12月动工,对塔的基部进行加固,1986年维修工程全部完工,从根本上消除了塔体的沉降和倾斜的危险。</h5><h5> 2010年,经测量塔体中心线偏离铅垂线的角度为3°59′,堪称“中国第一斜塔”。<br><br></h5> <h5> 在这里可以明显看出虎丘塔是倾斜的</h5> <h5></h5><h5> 虎丘剑池及摩崖石刻是虎丘山前山的重要文物遗存,其摩崖石刻包含了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现存摩崖题刻共40余处,时间跨度涵盖唐、宋、明、清及民国五个历史时期</h5> <h5> 虎丘剑池主体景观为长约45米、深约6米的狭长水池,唐代李秀卿曾评其为“天下第三泉”,但现在看来池里的水有点脏</h5> <h5> “风壑云泉”相传为米芾手迹,崖壁篆文“剑池”相传出自王羲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剑池,假虎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试剑石”</h5> <h5> “拥翠山庄”位于虎丘山门内古憨憨泉西侧,又名“月驾轩旧址”,系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内阁学士洪钧等人集资兴建的山地园林,占地740平方米,我们没有入内参观。</h5> <h5> 离开虎丘我们来到“山塘街”,也是我们苏州2日游的最后一个安排的景点。</h5><h5> 山塘街又称“七里山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阊门外 ,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约3700多米。</h5><h5> 山塘街始建于825年,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建造,为此山塘街又称“白公堤”;之后屡遭破坏,至明朝,山塘街才得到较大规模的整修;1860年,山塘街被清军烧毁;此后,因交通的滞后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山塘街开始没落;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几番修整,山塘街形成明清风格的商业街。</h5><h5> 按行程安排,我们在山塘街先乘坐游船游览</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游船在不宽的河道里行走,我们观赏两岸的风景</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游船从一座又一座的小桥底下穿过</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两边是阳台吊脚伸入河中的民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一处比较开阔的河道</h5> <h5> 下了游船,回望游船走过的河道,这可能就是典型的苏州人家</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游客喧嚣的山塘街,我们在附近的地铁站乘坐轨道列车来到苏州南站,再转乘高铁,回到上海。</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4.3.12 上海—厦门</font></b><br><br></h3><h5> 我们在虹桥车站乘坐高铁列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程,于21时许回到厦门。</h5><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10.2 整理 于厦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