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引言:</b>又是一年“九一八”,警报长鸣震彻山河,历史的警醒在时光里镌刻下永不褪色的誓言。今天,我特意推出与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新入校学员的第十次对话——亦是这一系列初心交流的终章。</p><p class="ql-block">这十次对话,不是简单的话语交织,而是新时代军校学子心声的真挚流露:他们眼中燃着对国防事业的炽热光芒,心中装着对强军兴军的坚定信仰,话语里满是“执戈卫社稷、铸盾护家国”的铿锵担当,字里行间皆是青年一代“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成长期盼。</p><p class="ql-block">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微末更见初心!从这群年轻学员的所思所盼里,我们看见的是人民军队薪火永续的精神血脉,是新时代军人“敢打必胜、不负人民”的底气所在。历史的伤痛我们永不敢忘,但今日的我们更有底气坚信:这群胸怀家国的军校学子,必将以青春为笔、以热血为墨,在强军征程上书写忠诚与担当,用过硬本领筑牢祖国的钢铁长城,让“九一八”的悲剧永远定格在历史长河,让中华大地永沐和平之光、永固安全之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推出第10个问答,也是最后一个问答:关于生长军官如何坚守“兵的初心”的探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b>毕教授好!我曾在西安服役两年半,今年有幸考入信息工程大学。服役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考军校,听您说您从九年学历一路学到高中、研究生,我特别能理解这过程中必然经历过很多思想磨砺。我这两年备考时,也听到过战友的冷嘲热讽,当然也有鼓励。如今成为军校学员,未来将要成为军官,我想请教您:怎样才能始终不忘初心,守住一个“兵”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答:</b>你的提问很实在,也很有分量。“守兵的初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靠“感恩之心打底、实干之行践行、对比之思警醒”,从日常点滴里把“兵的根”扎牢。你有两年服役经历,更懂军营的温度与重量,这正是你守初心的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以“感恩之心”为初心“扎根”:记住“谁帮过我”,别把一切当作“理所应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初心的核心,首先是“不忘本”,要记得是谁给了你成长的机会,是谁为你分担了压力,是谁让你能安心备考、顺利入学。你说备考时战友帮你承担了很多细小工作,这就是最真实的“恩情”;组织给你提供备考条件,让你能心无旁骛学习,这也是“偏爱”。如果忘了这些,只想着“我凭自己努力考上的”,初心就容易“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就像我当年备考,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前后捂着学了三年多,眼睛都熬成了偏轴散光,那时候想学还得偷偷摸摸;而你们现在有组织支持、有战友帮助,不用担惊受怕“学习被说动机不纯”。对比之下,更该感恩:感恩战友替你扛下任务,让你有时间复习;感恩组织给你机会,让你能通过考学实现成长;感恩国家给了安宁的环境,让你不用像80年前那样颠沛流离、朝不保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现在每天吃两个鸡蛋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小时候一年只能吃两个:端午节一个、生日一个。这种“对比出来的感恩”,会让你始终记得“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也会让你明白:你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是身边人、是组织、是国家托举的结果。把这份感恩装在心里,你就不会忘了“当初心甘情愿当兵、踏踏实实奋斗”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以“实干之行”为初心“保鲜”:别只“想初心”,要在小事里“做初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很多人觉得“守初心”要干大事,其实对军人来说,初心就藏在“兵的本分”里,哪怕你成了学员、将来成了军官,也要守住“当兵时的那股实在劲”。比如叠好每一次被子,别因为成了学员就放松要求;尊重每一位战友,别因为身份变化就摆架子;学好每一门课程,别忘记“考军校是为了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不是为了“镀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当年从基层干起,哪怕后来当了领导,也没丢了“兵的习惯”,对身边人多一份体谅,对该干的事多一份认真。就像你将来成为军官,别忘了“自己曾是那个需要战友帮衬的兵”,所以要多体谅下属的难处;别忘了“自己曾为备考拼过命”,所以要多支持士兵的成长需求。守初心,不是“回忆过去”,而是“把过去的好作风带到现在、带到未来”,在每一件小事里守住“兵的本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以“对比之思”为初心“提神”:常想“苦从哪来、甜向哪去”,别在安逸里“丢了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初心容易在“习以为常”里淡化,比如日子过好了,就忘了曾经的苦;身份提升了,就丢了曾经的拼。这时候就需要“对比”:常和过去的自己比,看看有没有“懈怠”;常和老一辈军人比,看看有没有“娇气”;常和国家的需求比,看看有没有“跑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我常说,我们六七十年代的人其实很幸福,虽然吃过贫穷之苦、孤独之苦甚至欺辱之苦,但没吃过“80年前颠沛流离、命不保夕”的苦;虽然备考时条件差,但没像革命先辈那样“在战火里学习、在牺牲前奋斗”。这种对比不是“比惨”,而是让自己明白:我们的“初心”,本质是“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不能让他们用血汗换来的安宁,在我们这里变成“安逸的温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你有服役经历,更该懂“兵的初心”不是“当军官”,而是“当一个能为部队干事、能为国家扛事的兵”。哪怕将来职位变了,常想想“当年为什么要当兵”“备考时为什么不放弃”“战友为什么愿意帮我”,这些“对比之思”会像警钟一样,提醒你别丢了“兵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守初心,就是“把感恩装心里、把本分扛肩上”。“守兵的初心”其实很简单:别把别人的帮助当“理所应当”,别把组织的培养当“本该如此”,别把国家的安宁当“天经地义”。日常里多想想“谁帮过我”,干事时多守住“兵的本分”,迷茫时多比比“过去的苦、前辈的拼”。你有两年军营的积累,只要把这份“感恩”“实干”“对比”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就一定能守住“兵的初心”,将来成为军官,也能带着这份初心,带出有血性、有温度的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