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创伤降临:当生命被疼痛与恐惧裹挟</p><p class="ql-block"> 58岁的闫阿姨因一场意外车祸,承受着骨盆骨折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双重创伤,收入昌邑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病房。剧烈的疼痛像拧紧的螺丝般折磨着她,绝对卧床的状态让她连翻身都需要旁人协助,更别提自主排便。“我是不是再也站不起来了?”她盯着天花板喃喃自语,眼角的泪渍在枕头上晕开深色的湿痕。每当医护人员走近,她就立刻闭上眼,用沉默筑起高墙,生怕一开口就泄露出对未知的恐惧。</p> <p class="ql-block"> 二、破冰之旅:用耐心与陪伴叩开心灵之门</p><p class="ql-block"> “阿姨,该做晨间护理了,我不碰您的伤口,您放心吧,翻身我们是专业的,不会弄疼您。”我调整床头高度时故意放慢速度,她依旧闭着眼,但明显紧张的面部表情稍稍放松了些。</p><p class="ql-block"> “昨晚睡的怎么样?我看您眼周都有黑眼圈了。”听到她只从鼻腔里发出“嗯”的单音节,发现她全身地僵硬,我了然,立即握着她的手,说:“闫阿姨,来,跟我一起做深呼吸,吸气、呼气……我给你按摩一下背,现在感觉怎么样了?”轻声问着,同时趁机轻轻拿开改在阿姨身上的床单,仔细地查看了骨盆伤口处辅料地包扎情况,看见没有渗血,又耐心地询问了阿姨疼痛地情况,对其疼痛地程度、性质、规律进行了仔细地评估,告诉阿姨目前这种情况是正常地,请她不要担忧。</p><p class="ql-block"> 慢慢的,阿姨睁开眼睛,有些激动地说:“我是怎么了?感觉自己全身像被绑着似的,这一天一夜还不如个孩子呢,特别怕疼,一动不敢动,关节都僵了,难受得很。”闫阿姨不好意思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闫阿姨,我们特别理解您,无论是谁受到这么大地创伤都疼,不是您娇气。”我忙安慰,“但是目前情况,如果您不活动会出现下肢血栓地风险,真的可能再也站不起来,所以您还是要配合我们适当活动。”阿姨费劲地点了一下头,我们顺势把床上功能锻炼的方法教给她,并且亲自督导完成了一遍全部动作。看她动作非常到位,我忍不住夸赞道:“闫阿姨真厉害,说一遍您就懂了,还做得这么标准。”</p><p class="ql-block"> 闫阿姨睫毛颤了颤,嘴角微微勾了勾,露出久违的笑容。“韩护士,我可是家里的整劳力,从没停止过运动。”</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边整理床单边说:“阿姨,您的术前检查、血液彩超结果都正常,看来是和您爱劳动有关呀。我妈最近总念叨想种点花草,阿姨您平时在家喜欢侍弄什么植物呀?”</p><p class="ql-block"> 她侧过脸,声音沙哑:“嗯,生命在于运动。以前种过几盆月季……”</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清晨,我给阿姨测体温时发现她没精神,情绪低落,刚想问,她却突然抓住我的袖口,泪水顺着皱纹滑落:“姑娘,我要是一辈子瘫在床上,儿子可就累咯!他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我和他爸……”我连忙抽纸巾递过去,蹲在床边轻拍她的背:“阿姨别急,慢慢说,我听着呢。”</p> <p class="ql-block"> 三、拨云见日:在引导与梳理中重塑希望</p><p class="ql-block"> 等待地过程中,我给她测了血压,把药液慢慢打开,观察了几分钟后见她没有异样地反应,等她停止啜泣,我握着她的手说:“阿姨,告诉我,您现在感觉怎样?”</p><p class="ql-block"> “害怕,我怕就这样躺着过余生了!害怕极了……”</p><p class="ql-block"> “阿姨,现在还没手术呢,您的担心是正常的,你能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情绪,不管是好是坏,都要允许它以正常的方式流淌。不要排斥,接受它就好。刚才您的反应其实就是您的内心恐惧而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反应,咱要接受它,然后与你内心的恐惧、焦虑和解,慢慢地您就会好啦。”</p><p class="ql-block"> “护士,我……”阿姨的犹豫,我能明显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听您说了这些我现在好多了,不那么害怕了。其实我也是很幸运地,还有站起来地希望,我要好好配合治疗,把身体养好还能帮家里干点活。您去忙吧。”</p><p class="ql-block"> “对啊,阿姨,您要相信医学的发展,相信自己,现在您‘害怕’只会影响自己的信心和复健效果。您现在都惦记着儿子,是母亲的天性,真是位操心的妈妈呀。”我指着床头柜上的手机:“刚才您儿子还发来微信,问我‘我妈昨晚睡得好不好,疼的厉害吗’,您看他多记挂您。”她盯着手机屏幕,眼神柔和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咱们把大问题拆成小步子走,”我拿出护理记录单,“您看,今天咱们先配合医生做理疗缓解疼痛,我再用耳穴压豆帮您安神,晚上准能睡个好觉;明天咱们试试腹部按摩,再解决便秘的问题。”我翻开中医护理图谱:“您看这穴位贴敷,好多患者用了都说胀气减轻了呢。”</p><p class="ql-block"> 她盯着图谱上的穴位图,小声问:“真的有用吗?”</p><p class="ql-block"> “当然有用,我每天帮您做,咱们一起努力试试?”她微微点了点头,看着闫阿姨脸上渐渐露出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感到无比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 四、点亮灯塔:以鼓励照亮康复之路</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上周来查房的李医生吗?”我故意提高声调,“他之前管床的王阿姨,跟您伤情差不多,现在不仅不用拄拐走路,还天天去公园跳广场舞呢!”我掏出手机点开王阿姨的康复视频:“您看,这是她儿子拍的,说老太太现在比受伤前还有精神!”</p><p class="ql-block"> 闫阿姨盯着视频里笑得灿烂的王阿姨,眉头自然舒展,嘴角上扬。</p><p class="ql-block"> “您知道吗?”我帮她掖好被角,“有些患者康复后反而和家人关系更亲了,孩子会抢着给妈妈端茶倒水。等您好了,说不定您儿子还会跟您学做您最拿手的红烧肉呢!”</p><p class="ql-block"> 她“噗嗤”笑出声:“他呀,从小就馋我做的红烧肉。”</p><p class="ql-block"> “那咱们可得快点好起来,不然红烧肉的秘方要失传啦!”</p> <p class="ql-block"> 五、破茧重生:叙事护理浇灌出心灵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出院那天,闫阿姨扶着助行器站在病房门口,使劲拉住我转了2圈:“小韩你看!我终于能自己走了!”她眼里闪着光,“昨天我儿子说已经把家里的月季搬到阳台了,等我回去接着种。”</p><p class="ql-block"> 看着她和儿子相扶着离开的背影,儿子小心翼翼地替她挡住迎面的凉风。我明白了:叙事护理从来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蹲下来,在疼痛的废墟里倾听那些被压抑的低语;是握住那双颤抖的手,帮他们把破碎的故事重新拼贴成带着光的模样。当护理人员用专业托起希望,用倾听传递力量,那些被疾病阴霾笼罩的心灵,终会像闫阿姨家的月季一样,在耐心的浇灌下,重新扎根、抽芽,绽放出更坚韧的花朵。而这朵花,会开在患者心里,也开在每个见证过重生的医者眼里。比起治愈身体的创伤,照亮心灵的角落,才是更长久的救赎。</p><p class="ql-block"> 供稿:脊柱外科 韩俊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