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2025年9月18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同胞永远铭记的日子---“9.18”事变94周年纪念日,兰州天庆实验中学全体师生以“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为主题,共同缅怀先烈,开创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一八”主题活动演讲稿</b></p><p class="ql-block"><b>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b></p><p class="ql-block"><b>大家上午好!</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9月18日,当教室窗外的风掠过耳畔,当校园里的国旗静静飘扬,我们应当记得——94年前的今天,沈阳柳条湖的一声巨响,像一把重锤,把“亡国之痛”深深砸进了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此刻,全体天庆实验中学的师生肃立在此,让我们用15秒的静默,向14年抗战中牺牲的3500万同胞致以最深的哀悼;更要用接下来的时光,告诉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中国,自有少年来守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静默开始(15秒)</b></p><p class="ql-block"><b> 首先、让我们回望1931:那声“不准抵抗”里的血泪。1931年9月18日夜,北大营的灯光忽明忽暗。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紧握着电话,声音带着颤抖:“敌人突袭北大营,请求还击!”可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冰冷的指令:“不准抵抗,把枪锁进库房,挺着死!”就是这五个字,让1000多名官兵空握着双手,在日军的机枪扫射下倒下;就是这一夜,沈阳城沦陷,大街小巷插上了刺眼的太阳旗;就是从这一天起,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300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熬过了14个暗无天日的春秋。“挺着死”,这三个字不是历史书里的文字,是先辈们淌着血的绝望,是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最痛的证明!</b></p><p class="ql-block"><b> 同学们,我们常说“穿越”,可若真回到那个夜晚,我们或许会追问:为什么没人替我们挡子弹?答案藏在后来的台儿庄战场、藏在杨靖宇将军胃中的棉絮里、藏在无数战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呐喊里——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了,弱到连悲伤都要压着声音,弱到连反抗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b></p><p class="ql-block"><b> 其次、让我们回到当下:从“挺着死”到“站着强”的跨越94年过去,山河早已换了新颜。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模样:国产航母在南海犁出深蓝航迹,东风导弹守护着每一寸国土,“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中国人的目光早已望向更远的星辰;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挺着死”,我们能挺直腰杆说“我是中国人”,能在世界舞台上听见中国声音,能在灾难面前看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还记得去年夏天的抗洪救灾吗?00后战士们背着沙袋在堤坝上奔跑,汗水混着泥水,却没一个人喊累;还记得芯片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吗?他们熬着一个又一个通宵,只为让“中国芯”不再受制于人;还有我们身边的老师、父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不也是在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吗?</b></p><p class="ql-block"><b> 先辈们当年“望眼欲穿”的,是不再被侵略的中国;而我们今天正在创造的,是更强大、更有底气的中国。这跨越,是无数人用青春、用热血、用一辈子的坚守换来的!</b></p><p class="ql-block"><b> 接着、让我们立足校园:我们的“爱国”该是什么模样?或许有同学会问:我们只是中学生,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其实,爱国从不是遥远的口号,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日常里。它藏在早读课上认真背诵的每一个知识点里——因为未来的“中国芯”,需要扎实的数理基础;它藏在体育课上咬牙冲过终点的坚持里——因为强大的国家,需要健康的青年脊梁;它藏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每一次实验里——因为科技的突破,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不放弃的韧劲;它更藏在我们对历史的铭记里——不把“九一八”当成随口调侃的谐音梗,不把先辈的牺牲当成无关的故事,而是把“勿忘国耻”刻在心里,把“振兴中华”当成自己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 同学们,当你在课堂上多学一个公式,可能就是未来火箭燃料配比的关键;当你多背一个英文单词,可能就是未来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当你在作业本上多改一处错误,可能就是未来科研路上少走的一个弯路。少年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为祖国的明天“蓄力”!再次、让我们致敬先辈:做“接棒奔跑”的中国少年!</b></p><p class="ql-block"><b> 老师们、同学们,94年的时间里,有太多名字值得我们铭记: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一曼……他们用生命挡住了黑暗,让我们能看见今天的光明。而今天的我们,就是先辈们等待的“后来人”,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新青年”。</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不必像先辈那样用胸膛堵枪眼,但我们可以用知识筑成新时代的“长城”;我们不必像老兵那样用血肉护战旗,但我们可以用奋斗点亮民族的未来。明天的你们,可能是守护边疆的军人,可能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可能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可能是探索未知的科学家——但无论我们成为什么,都要记得:我们的肩上,扛着先辈的期望,扛着中国的未来!</b></p><p class="ql-block"><b> 就像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纪念“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曾经的苦难有多深,今天的和平就有多珍贵;先辈的牺牲有多重,我们的责任就有多大!</b></p><p class="ql-block"><b> 最后:让警钟长鸣,让少年前行。</b></p><p class="ql-block"><b> 同学们,此刻请抬头看看我们头顶的国旗——它的红,是赵一曼、杨根思们的鲜血染就;它的亮,是一代代中国人用奋斗擦亮。让我们把今天的默哀,化作明天前进的力量;把先辈的期盼,变成我们努力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b> 从今天起,做一个有担当的天庆少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回头看,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热爱祖国,不是为了说出口,而是为了用行动去证明!</b></p><p class="ql-block"><b> 那么今天请允许我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也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在心里默念:天中学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强国有我!</b></p> <p class="ql-block"><b> 随后,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念“9.18”视频。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今后学习提供强大动力,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供稿:窦鹏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照片:班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编辑:德育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审核:田苗副校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兰州天庆实验中学 德育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25.09.1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