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关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位于沈阳市大东区里花南街46号,是世界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实的历史博物馆,座落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爆炸遗址的东南侧,紧邻京哈线、京哈高速铁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入口进入后,首先是狭长的残碑广场。在广场的西侧,悬挂着一座“警世大钟”,大钟上刻着“勿忘国耻”四个大字,据介绍,每年九月十八日,人们共同敲响了14声警世钟,每一声钟响都代表着中国人民十四年浴血抗战的艰辛和悲壮,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在参观张学良旧居过程中,简单地了解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后,日本处心积虑谋划多年的控制掠夺东北资源的图谋受到了冲击,直接导致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列强侵略中国的开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残历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它位于广场中央,高18米,宽30米,厚11米,设计为一本翻开的残破台历形状,残历碑的表面布满了弹痕,象征着历史的创伤,上面记录着1931年9月18日这一使中国山河破碎、人民蒙难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西面有一组人物雕塑,展现了东北民众在国土被日寇占领后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逃离了可爱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栩栩如生的雕塑在面前,刻骨铭心的抗战歌曲在回荡,尊尊雕塑催人泪下,句句歌词戳人心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透过残历碑一角,远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沉重而雄壮身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占领殖民东北期间所立的的各种碑,有些内容充满美化侵略,亡我中华之心不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反战碑。位于残历碑广场东侧,是博物馆一处重要的象征性建筑。碑体用黑色大理石制成,上面刻有“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的醒目大字,是由日本民间友人组织建立并在“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时献给博物馆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反战碑右侧的和平祈愿柱,是日本反战人士建立并献给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这些纪念物不仅表达了对过去战争的反思,也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警惕战争的危险。不过,这些仅仅是象征性纪念物,实质性意义不大,反战多是民间性质,而战争则是官方性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爆炸地点碑原物(照片经旋转为直立状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曾在所谓的南满铁路爆破现场设立一个木牌的。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1938年,关东军又在原地用水泥建成此碑。碑体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立于一个2米多高、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字样的石砌基座之上,抗战胜利后被推倒,1991年收藏于博物馆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爆炸地点碑原物。(博物馆陈列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入口处上方《国难》主题巨型浮雕,上部分展现东北的美丽河山,下部分则通过永白骨成堆的场景 ,再现“九一八”事变后,国土失守,山河破碎,东北锦绣河山惨遭日寇蹂躏,生灵涂炭,黑土地在流血呻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博物馆,首先是序厅。从序厅开始,有多个展厅,使用大量原始物件(文物)、历史照片、现代制作的展板景物景象、声像以及详实的文字,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中国人民十四年万众一心,顽强不屈坚持抗日,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幅由远及近的展板,上面的文字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9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个永远凝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十四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种种战争罪行,几千万中国人生灵涂炭,无数物质财富被疯狂掠夺,中华民族的尊严被肆意践踏;从这一天起,十四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烈火燃遍华夏大地,无数中国人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抗日之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展厅,一幅幅照片,一板板文字,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解说,一段段嘶声裂肺的配乐,迈着沉重的步子往前挪动,时间定格在“九一八”那个日子,心情凝固在了展厅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易帜是直接导致“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王朝更迭,军阀混战,四分五裂,国力孱弱,在东北地区,沙俄、日本列强均拥有条约规定的权力,都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极力排斥第三方介入,中国政府虽是主权国,但只能忍辱相让。“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列强为了“合法”占领掠夺东北资源而蓄谋已久的一个借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早就垂涎,妄图吞并东北地区以掠取资源,多次挑起满蒙独立,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无不为利而战。晚清时期国力孱弱,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明目张胆掠夺资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东北易帜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无论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还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对日本列强在东北的横行霸凌都是不抵抗“力避冲突”,以此不给日本以动武的口实。如此低三下四的应对措施,日本人可不买账,为了全面得到东北的控制权,更快更多地全面掠夺,就蓄谋制造口实栽赃嫁祸东北军,以全面发起战争,继而武力控制东北,妄图吞并东北,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制造战争借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柳湖条铁路爆炸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从国内、朝鲜等调集大批军事力量迅速扩大侵略战争,由于蒋介石、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从日本关东军攻打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沈阳沦陷开始,仅仅四个半月,东北全境沦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列强加速殖民统治东北,日军铁蹄践踏东北大地,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东北同胞被迫弃家逃亡,背井离乡,过着苦难的流亡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列强为掩盖侵略,在东北扶植拼凑伪满洲国,网罗晚清废帝及其遗臣以代理人之名行压榨掠夺镇压之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东军操纵伪满洲国签订《日满协定书》,以达到美化侵略,掠夺合法化的罪恶目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设立在山海关附近的“满洲国”界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沦陷后,侵华日军为镇压民众的反抗,全境全领域进行殖民统治,同时,对各种抗日、抵日人士进行疯狂血腥镇压,1932年至1945年间共制造大小惨案二十余起约一万五千余人无辜被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侵华日军对东北进行全域殖民统治的同时,还控制垄断东北经济命脉,强行实行全面统制政策,在东北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侵略机构,大量掠夺东北的资源,肆意进行经济搜刮,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沦陷后,东北民众奋起反抗,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乎独立支撑了东北抗战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调入关内,执行“剿共”。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党派立即发表一系列抗战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唤醒东北军民的抗日斗志,逐渐成为东北抗战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北各地一些地方武装纷纷自行组成游击队,奋起抵抗侵略,中共满洲省委及时联络,加以指导,联合分散小分队组成有组织有领导的游击队武装,后又改为东北革命军,成为规模作战的有生力量,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白山黑水间,歼灭和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成为东北抗日救亡战场的主要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抗日战争从东北局部抗战发展为全民族抗战,从而成为世界反法斯战争东方主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战胜利,东北光复。在西方反法西斯战场接连取得胜利的大背景下,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覆灭。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随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早些年撤至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立即返回东北,配合苏军对日作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迅速土崩瓦解,东北光复,被日军铁蹄践踏蹂躏14年之久的东北河山回到祖国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珍爱和平雕塑。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和未来的美好祝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出来,通向出口的一条墙体雪白、光线明亮的长长廊道,地面上铭刻着1932至1945年份,参观的人们穿越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畏强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十四个春夏秋冬,心情可不是一般的凝重。“和平”二字绝不是说和就和,喊平就会平。纵观当今世界,炮声不断,场面依然血腥。世界上所有战争不是为“地”就是为“利”而战,真理永远在大炮的有效射程内,强大才是硬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初期东北抗日战争到“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始终以中流砥柱作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维护着团结抗战的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九十多年的今天,中国大地到处莺歌燕舞,国泰民安。勿忘“九一八”,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同时,奋发致力于国家建设,促进全民族复兴伟业,以告慰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谢浏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