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 者:弓之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图: 吴 缨 张 林</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与吴缨老师相濡以沫的四十多年中,让我感触最深无比牵挂的两年,是她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翻译,在东非桑给巴尔待的那两年。而她在那里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又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在这篇文中,我就尽量采用她写给组织上的汇报和与我网信交流中的原有文字,我觉得这样更真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援桑给巴尔第23期医疗队全体成员,在桑给巴尔卫生部门前与桑卫生部官员合影留念。前排左4为吴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亲人离开了祖国,离开了家庭,来到非洲东部的小岛——桑给巴尔,担负起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队的神圣使命,至爱之间的长相思是不可避免的。刚到桑岛不久,她怕我可能为她是否能够适应而担心,就在网信中与我交流时写道:“放心吧!在这里,没有金钱利益,没有灯红酒绿,只有清新朴素的生活和淡定自若的心情。当然这里也有跨文化的隔阂,有很多不解的风土人情,但淳朴善良的桑岛人,风调雨顺的桑岛气候,能让你很快进入角色并逐渐入乡随俗。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相互认识理解,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也能成为朋友。相信我,相信我们医疗队,一定会在非洲朋友的相助下,把握难得机遇,愉快地度过人生中的两年美好时光。” 一年后我受省卫生厅委托和市领导批准,带队前往桑岛探亲20多天,在那里确实感受到了中国医疗队与当地社会各界的融洽氛围,也亲身体验到了非洲欠发达地区的生活艰辛,以及医疗队员们为之做出的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1年除夕,中国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领馆准备了丰富的年夜晚餐,热情招待医疗队员和祖国探亲团成员。右起第三人为吴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左),前往总领馆看望了医疗队员和来自祖国探亲团的部分成员,并与笔者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者与桑岛少年在一起。吴缨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桑岛,我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翻译,从纳茨莫加医院的心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科,中医针灸科,口腔科,耳鼻喉,眼科等,到总统府、卫生部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在这两年期间,多次在夜晚和凌晨被求救的急诊电话惊动,与各科的医生一起出诊是家常便饭。经过多次的磨练和经历,我已能够完成从业余翻译到职业译员的提升转型,从而使我已完全胜任各项口译和笔译工作。在几次正式场合,为桑给巴尔总统,卫生部长,中国江苏友好代表团的官员等进行翻译,受到一致好评。我在工作中致力于将英语语言的教、学、用,与援外实践融为一体,并努力通过这种融合,也使自己成为一名促进中非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 这段文字是吴缨老师向组织汇报中的片段,我觉得下面的这些图片,大体可以证明此言不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援桑医疗队赴桑给巴尔不久,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受省政府委托,前往桑岛看望和慰问援桑医疗队员,并与在任桑给巴尔总统阿马尼•阿贝德•卡姆姆亲切会谈。吴缨担任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桑给巴尔继任总统阿里 • 穆罕默德 • 谢因,亲切接见中国援桑医疗队专家。吴缨担任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内地方官媒《盐阜大众报》及时报道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会见中国江苏援桑医疗队负责人的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医疗队翻译吴缨与桑给巴尔卫生部译员合作默契,关系融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参与国际交流和文化交融方面,吴缨老师做出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她在给组织上的汇报中写道:“来桑岛以后先后参加总统府、卫生部特邀的国际交流会议有5次,其中最有幸的是我和队长会见了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并进行了交谈。为了更多的进行文化交流,尊重各种民俗宗教礼仪,我们还接受各种邀请,参加了总统开斋宴请,总统儿子的婚礼,记者拉亚的生日庆祝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刻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增进中非人民的友谊。为了更多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主动和当地报社,电台、电视台记者联系,向他们介绍中国医疗队的情况和事迹,通过他们在新闻媒体上用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分别报道了我医疗队口腔外科、眼科、普外、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医生在有限条件下所进行的创新疗法,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特殊病例的成功救治,通过这些报道提高了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声誉。同时利用积累的文化交流素材,在坦桑尼亚政府主流报刊发表英语文章5篇,努力借助英语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中非文化的交流使者。每次文章的发表都得到许多良好反馈。尤其一篇有关饮食文化的文章,把中国饮食四大菜系的‘南淡北咸,东甜西辣’特点,与桑岛的香料饮食特色,阐述分析得相当生动诙谐,受到来自总统府、中国总领馆,以及有关媒体乃至普通老百姓等方方面面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也使我感到:援桑两年,是我一生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人生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一篇在坦桑尼亚主流媒体上合作发表的介绍中医经典理念的文章,强调在世界医学发展中,中医有着光明的未来。文章还配发了吴缨的头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吴缨所撰的一篇有以包容、理解和融合的心态和虚心请教等方式,正确应对异国他乡文化差异的探讨性文章,深得多方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图是吴缨撰写的中国医疗队救治一名有过11次分娩史的罕见孕妇详细过程的文章,发表在当地主流媒体上。而下图即是这篇文章经由图文直译软件翻译后的文本,情节十分感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就是那篇介绍中国餐饮文化与桑给巴尔饮食特色相比教的文章。配图是医疗队员与当地朋友谈笑风生共进餐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确实,人的一生中要做点好事并不难,但要在异国他乡做出让人难忘的排解民忧造福公众的好事,那是真的不容易。吴缨在援外两年中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并给她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章。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最为珍惜的纪念物。而对于这类有特殊意义的纪念物件,我也将继续为她一直保存下去,以慰她的在天之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