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烙史 烽火铸魂

高原

<p class="ql-block">  烽火铸魂,和平永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前的硝烟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歇。人类用鲜血与智慧铸就的和平丰碑,至今仍矗立于时代的长河中,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这场跨越大陆与海洋的浩劫,不仅是为了铭记苦难,更是为了守护和平的来之不易。本篇以穿越时空的对话,将通过泛黄的照片、以及实地的笔触,重现那些震撼心灵的瞬间。愿这些文字与图像,成为一面镜子:照见过去的伤痕,也映照未来的责任。因为唯有铭记,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日,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甘孜州成都联络站老干二组赴四川博物院参观《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抗战专题展。这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体验,该展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设,通过五大篇章系统展现川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历史贡献‌。展览以珍贵的文物为主线,通过实物、AR技术及革命纪念馆联盟藏品,立体呈现了川渝军民同仇敌忾的壮烈史诗。展览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络站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历史,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川渝儿女在抗战中的赤诚情怀和牺牲精神‌:“烽火岁月铸忠魂 ,文脉长存启新程‌。铁血丹青书史册,星火长明照后人”。‌</p> <p class="ql-block">  踏入四川博物院,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长河,瞬间穿越!博物院的外观,大鹏展翅,气势恢宏,尽显西南文化之底蕴。</p> <p class="ql-block">  走进抗战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每一步都踏着先烈的足迹。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致敬英雄!</p> <p class="ql-block">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逐步扩大侵华:东北沦陷后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3年侵占热河,1935年通过《何梅协定》控制华北,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p> <p class="ql-block">  那面写满“死”字的旗帜,是父亲送儿出征的诀别诗,每一笔都浸透家国大爱的苍劲与悲壮。 ‌泛黄的家书在展柜中低语,将“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誓言化作穿越时空的泪光。 ‌</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后,成都成为抗战大后方抗日救亡中心。中共领导各界组建抗敌团体,通过歌咏、戏剧、报刊宣传抗日。民先队成都队为核心,组织街头演出,创办进步刊物。民众踊跃捐款捐物,扩建军用机场支援前线。1938年民先队解散前,始终贯彻党的抗日方针,为运动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是1937年中共中央通电的抗战宣言,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通电号召全国团结抗日,推动国共合作,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展品中冯玉祥的隶书字条“还我河山”及《新华日报》“感谢四川人民”社论原件,记录了川渝人民通过献金运动、物资支援等方式倾力支援前线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是川军将领刘湘在1938年1月20日临终前留下的著名遗言,成为川军抗战精神的象征‌。这一誓言不仅体现了川军将士的坚定决心,也深刻反映了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牺牲与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中,通过五大篇章和306件/套珍贵展品,系统展现了川渝地区在抗战中的独特贡献。展陈包括川军将士的家书、装备及“死”字旗复制品,再现了300万川军“无川不成军”的壮烈场景。其中赵一曼穿过的靰鞡鞋、龙光贞等士兵的家书等文物,生动体现了巴蜀儿女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七律·参观感怀</p><p class="ql-block">雪域银旌下锦城,斑驳展柜见峥嵘。</p><p class="ql-block">川军出剑三巴震,渝水摇旗万壑鸣。</p><p class="ql-block">各族同心驱虎豹,山河一脉祭丹英。</p><p class="ql-block">银发同温抗战史,夕阳犹照旧弹坑。</p> <p class="ql-block">编制/高原</p><p class="ql-block">2025.9.17.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