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孩子

张永晖

<p class="ql-block">月光下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文\ 张永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每当这诗句在脑海浮现,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80年代鲁西的小村庄,村里还没有扯上电灯,冬天的夜晚,大部分可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又黑又长,而月亮,恰似一盏高悬的明灯,青莲的那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承载着我们童年所有对光明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读三年级的一个冬天,爹娘怕我们冷,就让我和姐姐住在叔叔家。两间大的屋子并排放着用长板凳做腿的三张床,六七个姐妹挤在一起既暖和又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睡到半夜,窗外一轮明月悄悄把院子照得亮堂堂。姐姐迷迷糊糊地以为天亮了,急忙喊我们起床上学。那时的学校很简陋,没有院墙,只有三排房子和一个简单的操场。我们一蹦三跳得来到学校 ,望着还上着锁的教室门发呆。</p><p class="ql-block"> 操场上的月光像水一样,冰冰的。我们的心却暖暖的,像一团火。几个人在操场上跑着,闹着,我们的笑声在寂静的冬夜里,轻轻回荡。</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姐姐提议:"我们来跳房子吧!"在清亮亮的月光下,我们捡来一片瓦叉子,在地上画好格子,一边玩一边等天亮。跳累了,就几个人挨在一起坐在教室门前,姐姐们怕我们冻着了就紧紧得抱着我们,用毛茸茸的长围脖盖住我的头,为我取暖。迷迷瞪瞪我一会睡着了,直到清晨的鸡鸣和同学们的脚步声把我们唤醒。</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我见过无数灯火辉煌的夜景,却再也找不到那样一片清澈的月光。子美说:"月是故乡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那轮冬夜的明月,照亮的不仅是我们上学的路,还有一生的情,更是我回望时,最温暖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