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东篱采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695244</p><p class="ql-block">图片:东篱采菊</p><p class="ql-block">歌曲:《思乡情》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乡间,来到青田河边,小车从青田桥上疾驰而过,在桥头停下。我回头走在青田桥上,手扶桥上的水泥栏杆,望着青田河水缓缓流向远方,思绪也回到了遥远的孩童时代。那时河上没有桥,两岸的人们被青田河拦腰隔断,彼此望得见炊烟袅袅,听得见鸡鸣狗吠,却不相往来者众,非不愿也,实不能也。青田河发怒时,浊浪汹涌,水势浩荡,吞得下人,吞得下牛。有事非过河不可,只能靠一条渡船了,渡口常有渡工摆渡的身影。于是这渡口就成了人间的一道裂缝,既是隔绝,却也奇怪地成了唯一的牵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边露出鱼肚色,河上还笼罩着薄雾,对岸的田园村庄只是朦胧中的轮廓,渡工便蹲在船头,嘴里含着长长的烟筒,咝咝地吸着黄烟,烟嘴上的红光明灭,像一只倦怠的萤火虫,他在优哉游哉地等候着要过河的船客。要过河的人三三两两地来了,有人着急忙慌,似乎急事在身;有挑着菜蔬赶早集的,框里青翠欲滴,还带着田间的露气;也有走亲戚的妇人,怀里抱着梳洗整齐的孩娃,眉宇间透着几分喜乐。等大家坐定,渡工一声“开船啰”,长篙抵住岸石,渡船便不情愿似的滑向河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第一次去奶祖父家里,走到渡口,才知道一条青田河横亘面前。眼前的河流、渡船、原野、岸柳,倏忽间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脱口而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俨然就是为这个渡口写的!画意诗情般的渡口实景令人心情大好,居然喜欢上它了,此后念念不忘,只要有机会我就要来这里,要来渡船过河,要来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来的次数多了,故事也就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撑船摆渡的渡工在过往人少的时候,有时竟不知去向,此时若要过河,只好自己划桨了。我每年至少要跟家人去一次奶祖父家,有时是去拜年,有时去喝喜酒,有时是寒暑假期去玩。每次快到河边就担心起来,生怕渡工不在,因为我们不会划桨。有一次到了渡口,只见几个要过河的妇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渡工人毛也没见着,我们只好加入等的队伍。还不错,约五分钟光景渡工回来了,原来他到附近沟里摸小鱼去了。又得一次我们来到渡口,渡工一个人在,没有要过河的。他见来了两人,就问我们有没有急事,我们老老实实回答没什么急事,他就说再等几个人一起上舰。我们等了大半天也没人来,眼看就要偏午了,渡工伸了个懒腰,便撑船把我们送到了对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次,我们到了河边,一大堆人围着渡工,他满嘴唾沫星子在讲什么,正讲得津津有味。近前一听,那帮不着急过河的人正听他“讲古”呢。他说的是:从前有一文一武两状元和一少妇要过河,三人上了渡船后,撑船老板问他们要渡钱,两个状元会心一笑,又瞟了少妇一眼,文状元就对撑船老板说:“我们以‘尖’‘圆’为题来题诗,题不出诗者付钱。”武状元连忙赞同,少妇没有吭声,算是答应了。文状元就说,好!我先来:笔头尖尖,笔蔸圆圆,三篇好文章,中得文状元。武状元接着说:箭头尖尖,箭蔸圆圆,连放三支箭,中得武状元。两状元题完诗就要少妇题。少妇道:奶头尖尖,奶蔸圆圆,一胎生两个,文武两状元。结果两个状元付钱!大家听了,你一言我一语夸起那个少妇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大声说:“这个故事讲漏了,还有船老板也题了诗,全都输给少妇了。”渡工脸变色了,大家可来劲了,齐声囔囔要我补充讲完它。我有点得意,根本没去想渡工的脸色,便说道:“两个状元题完诗后就要少妇题,少妇说,你们三个男人都题完我再题嘛,船老板如果题不出诗就算白撑了我们几个哦。船老板岂肯在女子面前示弱,把嘴一张:竹表尖尖,竹蔸圆圆,连撑三竹篙,船就到岸边。船老板话音刚落,少妇就脱口而出:奶头尖尖,奶蔸圆圆,一胎生三个,文武两状元,第三个不听话,扔在河边撑渡船。”大家听完,个个笑得前仰后倒,待众人想起要过河,却发现渡工溜之大吉了。不过,没难倒大家,有几个年轻力壮的手一挥:“上船!”他们熟练地将船划到了对岸,大家便嘻嘻哈哈地各自散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青田河依旧日夜奔流,但渡船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桥飞架南北,来来往往的人们再也看不到“野渡舟横”的乡野诗景和萧散情趣,那讲古的渡工自然也“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每每从桥上走过,我眼前都会浮现当年渡河的情形,那幕乡间野趣如同古人韦应物的诗篇成了我心中的经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