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次挑战极限的朝圣之旅(4)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  天上西藏 大美于行(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西藏行纪实 2021.5.29.一6.9.</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西藏行的第八天(6月5日)。早餐后,我们先去参观财神庙扎基寺。</p> <p class="ql-block">  扎基寺位于拉萨市北郊的扎基路上,是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寺庙虽小,但香火十分鼎盛。扎基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色拉寺的分寺,也是一座可以免费参观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扎基寺,我们心急如焚,赶快前往布达拉宫。按提前预约的时间,上午 11:20分我们在山前排队准备进入盼望已久的神圣殿堂。</p> <p class="ql-block">  建在西藏首府拉萨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是为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种说法是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建的王宫。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span>此后历代达赖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span>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的建筑恢宏博大,气度非凡,堪称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起建于山腰处,主体建筑东西两侧 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内的部分可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前部分称为“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嘎厦的办事机构,山后部分称为“林卡〞,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5.7米,共13层,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中间灌注铁汁加固,可抗8级地震。</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景观众多,宫殿数不胜数,白宫横贯两翼,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是达赖喇嘛举行重要活动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红宫居中,供奉佛像,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p> <p class="ql-block">  游览布达拉宫有两条线路,我们选择一号经典游览线路。包括8处雪城景点,16处主体景点,可以深入体验和了解布达拉宫的藏传文化和西藏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雪监狱,就是嘎夏政府的监牢。布达拉宫代表神圣和信仰,这个监狱代表黑暗和恐怖。据介绍里面陈列着一些刑具、照片、蝎子洞,还有几张人皮…听了以后让人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无字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693年,为纪</span>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设立。</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山前“雪城〞 沿着台阶往上走,台阶好多,不算难走,但是高反让你走一步喘三喘。据说布达拉宫有1080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白墙是用高岭土(白灰)与水的混合物,添加牛奶、白糖、牛骨胶、植物胶等辅料做成。墙面高黏性、耐腐蚀、光泽度好,千年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红墙是用白玛草(柽柳枝条)砌压而成,并涂有赭红色颜料,石灰(高岭土)、牛奶、蜂蜜、红糖、藏红花等天然材料制成,形成鲜明的红色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从外面看到的小窗户,墙体很厚,有2一3米,冬暖夏凉。小窗户的作用主要是通风采光。</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半山腰,这里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和高级官员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央夏”,也称德央夏广场。看到高大宫殿就是白宫。这里是布达拉宫的山顶。</p> <p class="ql-block">  广场四周都有建筑,这是鼓楼,楼里有一个大鼓,古代报时用。</p> <p class="ql-block">  这些房子据说是储存茶叶的。茶马古道运来的茶叶都存放这里,也是僧侣住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中拉萨海拔最高的厕所。</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到广场上的和平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从德央夏进去,由扶梯而上,经松格廓廊道便到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东大殿(措钦厦)‌,位于白宫第四层,是达赖喇嘛举行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参观布达拉宫,不准拍照摄像,不准戴帽子、戴墨镜,不准踩门槛等等,这些禁止的必须遵循。</p> <p class="ql-block">  走到白宫门廊,四周是四大金刚壁画,壁画都是由天然矿物质制成,如绿松石、红玛瑙、珍珠…,历经几百年,色彩依旧鲜艳美丽。北方的多闻天王,是藏族人的黄财神。 🙏🙏🙏.</p> <p class="ql-block">  宫内不能拍照,只好从网络上搜找一些图片。这是强巴佛殿里供奉的未来佛。弥勒佛即未来佛,藏语谓 “强巴〝。</p> <p class="ql-block">  红宫中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3721公斤黄金,镶嵌18888颗天然宝石),</span>是布达拉宫内最高、最大、最气派的一座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1690年五世达赖圆寂开始主持建造五世达赖灵塔殿和祀殿,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红宫。</p><p class="ql-block"> 据说那里面还有一个世界唯一的宝石叫做象髓珠,传说是大象脑子里长出来的宝贝,全世界就这一个。</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世达赖喇嘛灵塔,</span>既是权力象征,也是藏民虔诚信仰的具象化。</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内设宫殿、寑宫、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殿内有8座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  从白宫进去,从红宫出来,大约游览了三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红宫,我感慨万千,布达拉宫的震撼我难言以表:真是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在海拔3700米的红山之巅,红、白、黄三种色彩分部合筑、融合藏传佛教精髓与建筑奇迹的宫殿,以白宫与红宫的恢弘、鎏金灵塔的庄严、壁画经卷的深邃,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文化的厚重。在攀登陡峭台阶时,高原反应与体力消耗成为身体的考验,而目睹磕长头的信徒以身躯丈量信仰之路,则是对精神的洗礼。行走于狭窄的廊道间,酥油灯长明不熄,诵经声萦绕耳畔,仿佛能触摸到藏传佛教 “转世轮回” 的哲学内核。‌‌站在金顶俯瞰拉萨全景,云层低垂触手可及,那种超脱感此时得以体现。13层宫殿依山垒砌,白宫如雪域哈达,红宫似火焰升腾,黑窗框与鎏金顶,<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强烈视觉对比。牛奶白墙和白玛草红墙都是用石</span>灰泼洒养护的传统工艺造成。宫内1267间房舍中,精美壁画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来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等等作品色彩艳丽千年不褪,唐卡与佛像的精细工艺,展现了藏族工匠 “匠心即修行” 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从布达拉宫出来,我们来到布达拉宫南侧拉萨市的主干道北京中路。它连接布达拉宫广场与城市其他区域。该路段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是拍摄布达拉宫全景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嗑长头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前拍完照,我们直奔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21年,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佛的等身像现存三尊,西藏拉萨大昭寺供奉(12岁等身像)、小昭寺供奉(8岁等身像)以及印度菩提迦耶供奉(25岁等身像)。</p><p class="ql-block"> 等身像被佛教徒视为 “见像如见佛”,具有无上加持力,因12岁像保存完整、历史明确,成为朝圣者必拜的圣物。‌‌</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p> <p class="ql-block">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 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行程结束,我们夜宿拉萨,我躺在宾馆的床铺上,紧闭双眼夜不能寐。信徒转经、磕长头的场景,他们衣衫褴褛,三步一叩首的虔诚姿态,幕幕浮现眼前,让我直观感受到信仰支撑灵魂超越苦难。这种震撼令我 “感动得泪眼婆娑”,甚至产生“自度度众” 的净化渴望‌。</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们西藏行的第九天( 6月6日),早上天空阴云密布,下着小雨,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雍布拉康。</p> <p class="ql-block">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p> <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公元前2世纪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在雅砻建造的宫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达赖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p><p class="ql-block"> 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至今还保留在雍布拉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去参观桑耶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