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 七回建昌4(知青岁月五十)

无可奈何花落去10617448

<p class="ql-block">小美佳到县里读高中啦!</p> <p class="ql-block">乡情 . 七回建昌4(知青岁月五十)</p><p class="ql-block"> 2025年 9月 8日 星期一 晴</p><p class="ql-block"> 上半夜透过玻璃就看到一轮明月从东南方向升起,慢慢的向西北方向移动,渐渐的从窗口移出我们的视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知青时代想家了就透过纸窗看明月,破碎的纸窗任凭被风吹雨打,深秋到来之前从未想到将它糊上,反之糊上了倒觉得与外界隔绝压抑得喘不过气来,这样就可以躺在炕上看月亮,数星星。记得有一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到西簸箕青年点去玩,那时想家,男同学都剃光头,我们倆在那也剃了光头,回来正明月当空,快到青年点时,听到屋内的同学看着明月正在聊思乡的话,我们俩想起了恶作剧,轻轻的扶在纸窗上,不声不响的晃着脑袋,观察着里面的动静,屋内的同学聊着正浓,忽然看到两个圆圆的摇晃的黑影,一下子把话打住了,相持了好长时间,屋内终于有一个人受不了了,爬出被窝就往外跑…</p><p class="ql-block"> 临睡前从手机上看今天有月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红月亮,答应起早送小美佳上学,就没必要等待看什么月食。</p><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已是下半夜了,外面的星星多了起来,出去一看,月食正在发生,果然是红月亮,已挂在西北方向,正在下落。按理这几天看不到多少星星,刚过十五,所谓月明星稀。但今天却是滿天星,而是久违了的,天还是这个天,星星还是那些星星,只是看星星的人老了,这里的空气好,没有光污染,很熟悉的星空,横跨天穹的银河,牛郎星,织女星隔河相忘,一边是牛郎挑着一双儿女,另一边是织女抛给牛郎的牛样子,此时的天穹像一部书,让人们去读它书写的故事。知青时代,我们平时关注的星星是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北极星并不太亮,它指引着方向,好像天上的星星都围着它转;再一个就是看三星,它在不同的季节展示着大概的时间,所说的大麻子出来二麻子撵,三麻子出来干瞪眼,这一般是指夏季清晨。第一年的春节公社号召过革命化春节,不让回家,除夕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跑外面看三星,农村穷也包括我们知青,买不起表,也买不起钟,春节也买不起鞭炮,只能用天上的星辰参考时间,老乡告诉我们:当三星升至天际正中时,就是午夜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就在我们即将迎来17周岁的时候,是看着星星,估算着时间,迎着新的一年的。</p><p class="ql-block"> 渐渐下落的红月亮给我们这次旅途增添了新内容,睡不着我到外面用三角架采用延时拍摄拍摄了红月亮下落的过程,拍摄结束时间是凌晨2点11分,那时月食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答应小美佳,清晨5点,已到小美佳家,小美佳还未起床,她的妈妈正给她收拾东西,饭菜已做好,她的爷爷奶奶还在熟睡,小美佳奶奶没生病时,往常这个时间早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小美佳的房子就座落在小河边,离开32年我第一次回乡的时候,他爷爷自豪的指着这座新房告诉我:现在实兴北京平,这是村里最先盖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时晨曦已透过树林,映在院外的小河上,树林里传来一声声鸟鸣。借此机会拍一下刘质彬的晨景,收集一下素材,想做一篇故乡美的小视频。</p><p class="ql-block"> 沿着河边的那条小道,是小美佳上学的路,前面不远有一群鹅,总在一起戏水,这几年鹅群越来越大,有时野生飞禽也参与进来,小道的另一侧有一群羊,路边还有星星点点的开着不知名的小花,这条小道保留着小美佳童年的记忆,同时小学,中学,现在的高中,将来的大学,这条小道是承载着她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的,每次回乡都要拍小美佳在路上的视频或照片,前两天刚把小美佳在这条小道上成长的过程编辑成故乡美的小视频。</p><p class="ql-block"> 小美佳没有吃早餐,虽然她妈妈早已做好了,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审美,说是减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乘她妈妈的车到二道湾子,然后乘第一趟班车回校,她们的学校紧靠长途客运站。我送小美佳到村里的主道就下车了,每次都送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格外好,没有风,太阳还没有出来,但几十公里外大黑山的一些山头已最先着上了阳光。</p><p class="ql-block"> 下车的地点离后山不远,几步道就到了山下,正因为没有风,植被虽不算浓密但挂滿了露水,没走多远鞋和裤子就被打湿了,爬到山顶就能俯瞰全村,在我的印象中一个是每天早上从后山俯瞰全村,再一个就是春季从南山回来的路上俯瞰全村,景色最美,从后山看最细腻,从南山归来的路上看最宏观:后山不算高,站在山上就可以听到鸡鸣狗吠,全村被炊烟缭绕,那些深灰色的圆屋顶,和石垒的院墙时而裸露出来。清早起来,可以看到有人井边打水,有人推石碾,甚至做饭时风箱的呼啦声都听得到,这个景色是动态的,立体的;从南山回来的路上看村里最好的是桃花开了的那几天,看到的是村落中一个个深灰色的屋顶,黑色的屋檐和门眉,以及随意伸展的树干,被一团团如烟如雾般的粉色所簇拥,那粉色便是盛开的桃花,后山那七棵古松与整个画面形成一幅完美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 我从后山西边上去,东边下去的,过去的景色一点找不到,辽西特有的屋顶都不见了,换上的都是小楼或新盖房,农村现在也烧气,或用电,烧柴的很少,走很久没见有几家冒饮烟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看到的除了老人还是老人,连小孩子都很少见。对面山上通往南山的那条小路,显得更清晰了,因为已改成了水泥路,但从那条小路看全村却觉得缺了点什么,有句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可后山那七棵有灵气的古松因为穷被一任村领导给卖了,没了这七棵古松,再看这景色即使桃花盛开还是平淡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在怀旧和被现实打脸的纠结中下了山。</p><p class="ql-block"> 回到树朋家,树朋媳妇正准备做水豆腐,灶坑的火正旺,豆浆翻开,今天早上准备请几位老乡吃饭,辽西习俗,请客人吃饭即使是山珍海味,都离不开水豆腐,特别对我们知青来说,太有怀旧感,当年当地婚丧嫁娶最好的席面就是高梁米干饭水豆腐,再没别的菜,唯一的调料盐水蒜泥对一点点酱汤,现在回忆起来,那种味道太美!</p><p class="ql-block"> 吃过饭后,前面提到的曾得过中风的同学准备到药王庙看姐姐,当年他姐姐下乡到药王庙,树朋媳妇已给打好了车。一直以来我以为他们是姐弟俩一起下乡,在来时的火车上.聊下乡的话题时,我才知道,他们家当年姐弟仨同时下乡,另一个姐姐下乡到本溪县,在聊到下乡动员时,那一句刺痛的话让他们姐弟终身难忘,当时他们的父亲正被打倒,多次被抄家,姐弟仨同时下乡,他们试图想留下一个,话刚说出口就被打断:就你们家这情况(父亲被打倒),还配谈条件! </p><p class="ql-block"> 当年下乡做动员的时候,面对三个选择:朝阳(建昌),本溪县,盘锦,而这三个选择中,朝阳(建昌)最穷,为了好做工作,把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子女),父母被打倒的,和平时最老实本份的都安排到朝阳(建昌),当时我们大队接收三对兄弟或姐妹,或姐弟,还有两名同学他们的姐姐或弟弟跟他们同时下乡到别的公社或大队。最可悲的是我的那对姐妹同学,第一年春节不让回家,当节后她们回家的时候,她们的父亲因被打倒被赶了出去,姐妹俩回去连家都找不到,不知搬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傍晚亮山的儿子——那位村干部带着二胡来树朋家来和我的那位同学切磋技艺,我的那位同学当年是公社宣传队的乐器骨干。</p><p class="ql-block"> 此时月亮刚刚升起,又想起当年想家时悠扬在村子里的思乡曲…</p> <p class="ql-block">月食(红月亮)</p> <p class="ql-block">月色,二胡,思乡曲,仿佛穿越时空从知青岁月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