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杭州一日游

青云居士

<p class="ql-block">日前在整理电脑中的电子相册时,看到了一组久违的照片,勾起了对过去那段经历的回顾。</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份,在杭院学习期间,利用周末时间几个伙伴一起租了一辆车开启了短暂的近郊一日游。</p><p class="ql-block">清晨用过早餐,驱车60公里左右,来到了杭州正东偏南的历史文化名城- -绍兴。绍兴在自己的知识面里面是和鲁迅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绍兴市倚山面海,境内山地多、平原少,地势南高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相对温和。据史料记载早在约9000年前,境内就有先民居住,并在辛勤的劳作中创造了独具小黄山特色的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绍兴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拥有水乡社戏、绍剧等众多地方文化遗产。绍兴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湖风景区、鲁迅故里·沈园景区等众多国家级景区分布其中。</p> <p class="ql-block">到达绍兴,第一站就是参观绍兴的鲁迅故里,这里原为绍兴鲁迅纪念馆,1953年建馆,位于浙江绍兴市区中心地带,鲁迅中路241号,占地约50公顷,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乡愁故土。</p><p class="ql-block">周家老台门系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为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院落组成,东西各有厢楼。据史料记载,鲁迅在绍兴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p> <p class="ql-block">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极具江南水乡色调,是一座当地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p><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前,读小学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残碎印象依稀留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据说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晾晒谷物。这里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那些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等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的景象一一呈现在眼前。只是整个百草园面积看来似乎没有原来那么大了,环境也不算空旷,随着周围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受发展、地域和周围环境影响百草园的植物也不算茂盛,景色看上去似乎有些凋零,与想象中的景色与鲁迅先生当年描写的景象还是有些差距的。</p> <p class="ql-block">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作者以炽热饱满的深情描画着周围的环境,带着童年的纯真,带着成人的深沉,回忆那芳香的岁月,百草园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童年的鲁迅眼里和纯真的童年记忆里都是那样美妙,令人呈现出恋恋不舍之情。</p><p class="ql-block">离开百草园,不远处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一处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和极有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据史料记载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屋的面貌。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p><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酒店东侧,竖立着一座四柱塔形招牌。塔高二丈许,顶有瓦、有檐,檐下外侧悬一大“酒”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店内摆设格局,就像鲁迅小说《孔乙己》里所描述的那样。因此处老酒地道,“过酒坯”(下酒菜)风味纯正,当地人闲暇之时,于此自斟独酌,或约三二酒友品“三酉”而负暄闲聊,均极自在。</p><p class="ql-block">咸亨酒楼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是绍兴最具盛名的酒店,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相互成就,咸亨酒店已中外驰名。</p> <p class="ql-block">在《孔乙己》原著中描述的: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孔乙己》课文时,“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成为那个时候同学们争相表述的口头语。茴香豆也成为学习《孔乙己》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当下已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和追忆鲁迅文学的热门场所,酒店门前的“孔乙己”塑像已经是酒店和那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p><p class="ql-block">茴香豆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传统小吃,属于民间闲食,亦是城乡酒店四季常备之下酒物。它以干蚕豆为原料,搭配茴香、桂皮、盐和水,用文火慢煮而成。成品后的茴香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p><p class="ql-block">一个上午的时间,匆匆而过。仓促间几杯绍兴米酒、几棵茴香豆和几盘小菜,十几分钟下肚,就是当天的午餐,也算是体验了一次极具特色的绍兴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用过午饭,来到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的兰亭,这里是《兰亭集序》诞生之地,此地也是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寄居处,现址为明嘉靖年间重建,1980年全面修复。</p><p class="ql-block">兰亭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p> <p class="ql-block">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当时王羲之和友人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大家依次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里很多景色与驰名的《兰亭集序》中描写的相一致。</p> <p class="ql-block">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流觞亭、右军祠等景观。流觞亭就是当年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写就《兰亭集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具有曲水流斛的景观处,小渠流水,渠水两侧简陋地小石凳依次排列,依稀看到当年《兰亭集序》里面描写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高士饮酒畅谈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兰亭景区内有一鹅池碑,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传说也许就是传说,传说中的事情未必真实,但鹅池碑上的“鹅”、“池”二字据考证的确不是同一人所写,“鹅”字为王羲之真迹,“池”字为他人所写。</p><p class="ql-block">在鹅池碑旁的水池和池边有不少大白鹅在悠闲自得,鹅头在长长的脖颈驱使下晃来晃去,就像人们提笔狂草一般,据说王羲之酷爱大白鹅,就是从中体悟到运笔的书法技巧。</p> <p class="ql-block">兰亭碑林位于兰亭景区右军祠的东北侧,周边林木环绕。兰亭碑林利用蜿蜒地势,建成曲线优美、舒展自如的碑刻墙,碑刻高3.2米,在60余米长古色古香的墙上镌刻精致的名人书法作品石刻。碑林与草木相映,既显得自然古朴,又灵气十足,成为游人们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兰亭碑林区域有近万平方米,这里别有天地。兰亭景区利用碑林环境现状,提升碑林区域绿化景观环境,营造碑林意境,补植多株乌桕及银杏等,后侧山体补植一批美人梅,与周边红枫、桂树、秀竹相映,使兰亭景区碑林流淌着自然古朴之气,与龙飞凤舞的书法、古韵悠悠的碑廊构成一道独特的景观。</p><p class="ql-block">在碑林处,设有很多石桌、石凳,据说周末会有很多小学生或书法爱好者汇聚于此,临摹碑林字体。</p><p class="ql-block">碑廊西侧,设置独立石砌挡土墙,挡土墙与碑墙间设计约1米宽排水沟。整个碑林,宛若曲水静流,舒展于园林之间。</p> <p class="ql-block">离开兰亭来到绍兴东湖,绍兴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东的箬篑山麓,因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这个景区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p> <p class="ql-block">东湖的特色在于其洞深、岩奇、湖洞相连,虽然有不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但看起来却宛若天成。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集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超大园林。东湖的水比绍兴市区的乌篷船河道清澈,两岸是当年采石留下的陡峭山崖,这些开凿的痕迹被山泉冲刷出一道道斑斓的色彩,色调与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相协调,非常自然美观。</p><p class="ql-block">据说绍兴境内分布着许多古时候的采石遗址,另一处著名的柯岩景区即是之一。2500多年前,古越国选择在绍兴建都,由于是在松软的地质条件上建设城市,所以需要大量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才能使城市建筑稳固,因此,当地山体开采量极大。</p><p class="ql-block">绍兴有三大石料最为出名,一为柯山石板,二为饶门山石板,三为羊山石板,其中尤其以柯山石板最为上乘,其质地细密,难以磨损风化,色泽清灰,雅致,号称“砚瓦槽”,以其平稳耐久而享誉千年。</p> <p class="ql-block">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游人感叹劳动人民手足创造的成果,文人墨客在如画景色前写下绝美诗句,想象力丰富善解文字人士更是在天成(其实是“人成”)的鬼斧神工前创造了“陶公洞”、“仙桃洞”的景点名称。东湖于是有了多方位的关于“文化符合”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陶公洞与仙桃洞:游船观东湖,最奇妙的是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可以说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在目。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而你在和仙桃洞零距离接触之时,才能在导游人员的指引下,见到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p><p class="ql-block">乘坐当地盛名的乌篷船,置身湖面,时而沿河前行,眺望美景,时而穿洞回转,俯瞰水面,探寻水底,时而仰望天空,窥见天穹。“陶公洞”、“仙桃洞”等景点近在眼前,充分体会江南水乡和乌篷船的风情。忙里偷闲或闲暇之余游览东湖的闲情逸致,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乘坐在乌篷船上,耳边仿佛回荡起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主体歌《江山无限》里面的唱词“五花马,青锋剑,江山无限。夜一程昼一程,星月轮转。巡南走北,悠悠万事,世上善恶谁能断。巡南走北,悠悠万事,难逃天地人寰。双辕车,乌篷船,山高路远。醒也罢梦也罢,人生苦短。千古帝王,悠悠万事... ...”</p><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的乌篷船随处可见。在浙江绍兴的东湖,乌篷船是游客最喜欢的,坐着乌篷船游东湖,能体现最具绍兴游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乌篷船是浙江绍兴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划船人坐在船身后艄,以脚躅桨,以腿的伸缩蹬踏使木桨击水推进。原来只是在电视剧中看到,这会儿能够亲身体会到了乘坐乌篷船的灵巧与悠闲。</p> <p class="ql-block">当年郭沫若游东湖时留下的词句跃然于石壁之上,“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p class="ql-block">东湖的山水间还记录着陶成章、秋瑾、徐锡麟、蔡元培等爱国志士的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了几处绍兴美景,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下半晌时分回到杭州,经司机师傅介绍又风尘仆仆来到一处略显僻静的新建景区--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星桥街道,距杭州市中心20公里,距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临平3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3.2亿元,是一座依托天都城而建的主题公园,具有法兰西风景的旅游城,异域风情浓厚,分为主题广场区、侏罗纪儿童乐园、演艺特区、法国小镇、天鹅湖、山顶城堡、爱情主题区等七大主题景区。</p><p class="ql-block">园内已开发的景点有:叠泉广场、宫廷花园、法国小镇、山顶城堡、露天剧场、玫瑰园、竹林迷宫、化石林及阿波罗战车喷泉、拉通娜喷泉等处处洋溢着浓郁欧洲异域浪漫风情,再现凡尔赛精湛法式园艺和巴洛克风格建筑艺术,依托黄鹤山和天鹅湖湖光山色,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杭州天都公园,主要仿照巴黎风格建造,经常有很多新人在此拍婚纱照,主要供游客游玩、散步、休憩,是一处当地居民周边休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城堡,雕塑,园林,剧院,花园,沙滩,湖泊,游艇,法式建筑,很适合散心,已成为网红拍照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公园依托拥有悠久历史的杭州名山——黄鹤山,融贯古今,中西和壁,既洋溢欧美现代气息,又具有当地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置身其中幽静而又豁达,包容而又开放。</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几处具有欧洲风情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在道路两侧、有的在公园建筑之上、还有的在建筑半腰。</p><p class="ql-block">《思想者》雕塑在欧洲雕塑中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原型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p> <p class="ql-block">而《大卫》雕塑则是欧洲人以犹太王大卫为原型,继承了留西波斯式的运动员雕像的紧张感和希腊化雕塑所具有的心理内涵及情绪表现。雕塑以右腿为重心,左腿稍稍叉开,呈不对称式站立,左手握投石器,右手下垂,头向左肩微微回转。手臂与腿关节被明显夸大。劲气内敛、自如稳定的姿态,反衬了从紧皱的双眉和圆睁的怒目中透露出的意志与激情。这是大卫同敌人歌利亚决战前的瞬间,在充满尖锐矛盾冲突的对峙中凝聚了来踪去迹。</p><p class="ql-block">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雅典娜仿佛是宙斯的延续,是宙斯意志的执行者。她是行动中的宙斯思想。墨提斯的母亲身份逐渐模糊,似乎雅典娜是由宙斯一人所生。宙斯从雅典娜身上得到智慧,也像过去从墨提斯身上得到一样。雅典娜不仅是奥林波斯神话中最主要的神,她的重要性不亚于宙斯。猫头鹰和蛇是雅典娜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黄鹤山,地处杭州市临平区星桥街道一带,旧属仁和县,系天目山余脉,山高百余丈,关于其名称的由来,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黄鹤山者,仙人王子安乘鹤过此,因名。”北宋乐史则在《太平寰宇记》中云:“黄鹤山旧有黄鹤楼,黄鹤权乘鹤至此修道,故名黄鹤山。”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人谓之“虽不甚深,而古树苍莽,幽涧石径,自隔风尘”。</p><p class="ql-block">公园里多处城堡被绿树所掩映和围绕,更彰显出神秘特色。</p> <p class="ql-block">远处杭州埃菲尔铁塔高高耸立,给人一种深处欧洲法兰西的感觉,杭州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仿造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而建造的建筑,总高108米,位于杭州市郊。该铁塔按照原版埃菲尔铁塔三比一的比例建造,建筑结构与法国那座塔保持一致,铁塔2007年建成。没有亲眼目睹过法国埃菲尔铁塔,在这里感受一下山寨版的埃菲尔铁塔,也可以让人以解心驰神往之思绪。</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一处浙江天都城酒店(又名天都国际度假酒店)建设辉煌、高档,背倚美丽的黄鹤山麓。</p><p class="ql-block">浙江天都城酒店拥有各种类型的豪华客房、9幢单体别墅和1幢总统别墅。倚窗眺望,充满法兰西浪漫情愫的山景、湖景即刻印入眼帘,洁白的沙滩、灵动的湖水,环境优雅浪漫。在此酒店餐厅小酌几杯绍兴米酒,品尝一下地道的杭州美食,回味一下周边的欧式风情,也不失为一次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流逝,记忆渐趋模糊。然而每当有意或无意间发现或翻动那些过去的照片,总能呈现出多少模糊残存的回忆。将模糊的记忆碎片拼凑一下,不论完整与否,也不失是一种自娱自乐充实现实生活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且行且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