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百团大战,1985年经山西省委批准,阳泉市委、市政府于1987年7月在狮脑山修建该纪念碑,这里曾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雕塑群等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主碑高40米,形如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参战的八路军三支大军,之间相距105米,寓意105个团,上镶6块锻铜浮雕,反映百团大战中军民的战斗情景。</p> <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纪念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 </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隔绝八路军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推行,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为打破困境,八路军总部决定破袭正太铁路。</p> <p class="ql-block"> 战役过程。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中心任务为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石家庄段,第129师破击阳泉至榆次段,第120师在同蒲铁路北段两侧展开破击战,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陷入瘫痪。 </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八路军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歼灭交通线两侧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晋察冀军区进行涞灵战役,第129师进行榆辽战役,第120师破击同蒲铁路,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p> <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日军对八路军华北各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太行、太岳、晋察冀、晋西北等地区击退日军“扫荡”部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 </p> <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俘虏日军281人,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百团大战纪念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