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句成语“开门见山”,直义为打开门窗就见到山,喻义为说话或撰文一开头就直截了当进入主题。本人就属于那种,没有拐弯八角、绕来绕去的习性,也许生来就是修志的。</p> <p class="ql-block"> 山水天地间,山水交融。大千世界,何处何地,有山有水,才是完美。</p><p class="ql-block"> 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园林、哪一座大学等公共场景,总似乎留存或开辟有山水场地,才是最完整。人们都说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是最美大学,其实就是校园里有山有水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山水组词的常见成语有:山清水秀、山高水长、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山光水色、千山万水、高山流水、青山绿水、依山傍水、跋山涉水、游山逛水、显山露水、穷山恶水、巴山蜀水,万水千山、绿水青山,水漫金山、水碧山青,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行云流水、拖泥带水、蜻蜓点水、望穿秋水、源头活水,井水不犯河水、竹篮打水一场空、君子之交淡如水、山连山水连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p><p class="ql-block"> 这么多成语山水,可就是不见“开门见水”一语。究其因,是否缺失名家典故,亦或“水处下,利万物而不争”之低调缘故?</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是人们对高位的仰慕追求;洼水足下,人们反而害怕沾污自己。近年网络热播的短视频,势利之流,攀附“高山”,践踏“洼水”,最终算计崩溃,人财两空,一败涂地。</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有生命的动植物尤其是高级动物人,如果一天缺水几乎生命岌岌可危。人们常说,水是生命源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p><p class="ql-block"> 可见,“开门见水”比“开门见山”更有份量。身处江河湖海之滨的人,比身在深山老林之中的人,胸怀更宽广,视野更开阔,智慧更深邃。愚之家乡湖北是“千湖之省”,鄂州是“百湖之市”,自当引以为傲。</p> <p class="ql-block"> 从大自然阴阳角度看,天为阳,地为阴;山为阳,水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阳光为阳,雨水为阴;高、上为阳,低、下为阴;雄、男为阳,雌、女为阴等。宇宙星辰,天然组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人们往往对高上、阳光的方面是趋之若鹜,而对低下、阴暗的方面却不屑一顾。</p><p class="ql-block"> “大意失荆州”,最后防不胜防、吃亏上当的就是出在看不见、摸不着的阴暗面。由是说明“阴”的重要性以及两面性。</p><p class="ql-block"> 还不妨举例阴阳中“天地”“男女”。易经“乾为天,坤为地”,即乾为阳,坤为阴。亦即男为阳、为乾、为天,女为阴、为坤、为地。天地相交,男女媾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方见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是大逆不道,黑夜颠倒,世界乱套。</p><p class="ql-block"> “水能行舟,亦能覆舟”,即水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大水冲倒龙王庙”有目共睹。也由此引申,非常之道,古今诸多男人(尤其近年某些高官)最终害在自家或外家女人手中。故择善而从之,不善者远之,三思而行之。</p><p class="ql-block"> 害人害己,天诛地灭。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国际紧张局势一天没得安全,就是最好的借鉴。</p><p class="ql-block"> 中国政府始终抱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朋友广交,冤家少结”的处世之道,因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未来的世界将属于崛起强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大自然与人类最真情、密切的和谐亲近。依托自然山水,尽情保留自然生态与人文记忆,让人们在感受大自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能留住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 <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font>;跋山涉水,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94周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9.18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的侵华开端,通过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并诬陷中国军队,进而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导致东北全境沦陷,开启了日本对中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p><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胆敢再犯,自取灭亡!</p> <p class="ql-block"> 注:图片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舒忠民于2025年9月18日6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