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讲寺(浙江天台2)

钟田

<p class="ql-block">  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18年(598年),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梦,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p> <p class="ql-block">“隋代古刹”照壁</p> <p class="ql-block">“教观总持”照壁</p> 国清寺山门尤为奇特,开于“隋代古刹”照壁的一侧。 2001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花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 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隋塔为隋开皇18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可直接仰见蓝天 王羲之的摩崖手迹独笔鹅字绍兴兰亭鹅池也有,国清寺的独笔鹅字碑倒有独特之处。字分两半,痕迹可见,但又浑然一体,从笔法、神韵上看来,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实际上,这个独笔鹅字出自两人手笔。右半边是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人曹抡选补写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