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有位年轻人在法国留学期间,发现当地公交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没有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连随机抽查都非常少。他发现了这一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他的思维方式看是漏洞,便经常逃票上车,还宽慰自己:一个穷学生,能省一点是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他知道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亚太市场。但这些公司开始时对他都是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是婉言相拒。一次次失败使他十分愤怒,他认为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倾向,便冲进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要求经理给出一个不予雇用的合理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结局却让他始料未及。下面的一段对话很耐人寻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所以,你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业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看,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为什么不雇用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的记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为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你第一次逃票是在来到我们国家后的第一周,你说自己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只是让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口袋里刚好没零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低估了我们的智商。我们相信,在被查获之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干嘛那么认真?以后改了还不行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利用漏洞,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而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很多职权。为了节省成本,就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所以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此时,他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然而,真正让他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则令人唏嘘的故事,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照见了一个残酷而深刻的真理:在人类文明的精密天平上,再炫目的智慧若失去道德的重压,终将轻如鸿毛,无法承载生命的重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位年轻人的“聪明”确有其锋芒——他敏锐地察觉到制度的缝隙,凭自己的聪明规避监督,实现了“成本最小化”。然而,这种剥离了道德维度的智慧,不过是一种精巧的野蛮,一种高效的自我毁灭。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逃票者的“智慧”只见星空,却遗忘了内心的道德律令,最终在社会的检验中原形毕露,用实际行动演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跨国公司拒绝的是他对规则缺乏敬畏的潜在人格。现代社会是一张由无数显性与隐性契约编织而成的巨网,每一次购票行为,都是一次对社会契约的无声签署。逃票远非贪图小利的区区小事,而是背信的投机行为。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这一看似无形的道德品质,实则是社会运转最低廉也是最昂贵的润滑剂,一旦损耗,修复成本高昂到个体难以承受。企业的担忧在于:一个会为小额车费而背叛规则的人,将来是否会在更大利益诱惑下牺牲公司利益?这种基于道德记录的预判,正是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的理性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智慧之星固然璀璨,然而,若没有道德作其运行轨道,道德的基石出现了裂痕,再耀眼的智慧之光也难以弥补因缺失道德而留下的黑暗空白。人生的试卷上,有些题目,智慧永远无法单独作答,唯有以道德为墨,才能写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答案。道德为智慧划定了不可愈越的边界,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越过边界的狡黠,而是在边界之内创造价值的明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位年轻人最终以懊悔作结,但这懊悔中未尝不蕴含着希望的曙光。他的醒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人生的竞赛,不只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品格的锻造。我们可以想象,倘若他能真正痛定思痛,切实行动,重建信用,未来仍有无限可能。道德固然会在断裂时显其沉重的一面,但更能在坚守中展现其解放的力量,赋予人真正的自由,即无需时刻计算代价的自由,内心坦荡地行走在阳光下的自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9月1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