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自强 护华夏之盛世

胡彩云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虽已远去了九十四载,但那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历史伤痕,依旧像一道深刻的烙印,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它从不是故纸堆里泛黄的文字,也不是博物馆中沉默的展品,而是穿越时空、振聋发聩的警钟,时刻在每个中国人耳畔回响: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p><p class="ql-block"> 回望1931年9月18日的那个夜晚,沈阳北郊的一声炮响,撕开了中华民族长达十四年的苦难序幕。日军铁蹄踏破山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华北的平原沃野,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无数同胞沦为亡国奴。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没有屈服的只有中华民族的脊梁——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食棉絮、嚼草根,战斗至最后一息;赵一曼同志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用热血书写“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志;还有千千万万无名先烈,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姓名,却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长城,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而在那段苦难史中,731部队的暴行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这支披着“研究”外衣的恶魔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对中国军民实施了活体解剖、细菌实验、冻伤实验等一系列反人类罪行,无数无辜生命在他们的屠刀下痛苦逝去,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发指,每一段记录都浸满血泪。这些伤痛,我们从未敢忘,也永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电影《731》全球上映的日子。这部电影以写实的镜头,将731部队的暴行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它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用最真实的细节让观众直面历史的残酷:实验室里冰冷的器械、受害者痛苦的嘶吼、侵略者麻木的眼神,每一幕都像一把重锤,砸在每个观者的心上。有人或许会问,时隔这么久,为何还要反复提及这些伤痛?因为《731》的上映,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全世界记住,人类曾犯下怎样的罪恶;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明白,那些看似遥远的苦难,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为了提醒当下的我们,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守护”与“传承”成为吾辈青年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我们无需再像先烈们那样直面枪林弹雨,却依然要以奋斗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责任与担当。科研工作者们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从芯片研发到航天探索,他们用一个个突破守护着国家的科技自立,不让“卡脖子”的困境重演;青年学子们在校园里勤学笃行,啃下专业知识的硬骨头,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种,让民族的根脉愈发坚韧;基层工作者们扎根一线,无论是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还是社区服务的岗位上,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还有戍边战士们在边疆的风雪中坚守,用青春和热血筑起钢铁长城,捍卫着国家的领土完整,让“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誓言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伤痕永不褪色,它像一面镜子,照见过去的苦难,也映出未来的方向。我们铭记“九一八”,铭记731部队的暴行,不是为了沉溺于伤痛,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当我们在为生活奔波时,想想先烈们为了国家存续不惜牺牲一切;当我们在面对困难退缩时,想想科研工作者们为了突破技术壁垒日夜钻研;当我们在抱怨生活的琐碎时,想想基层工作者们为了大家的安宁默默付出。</p><p class="ql-block"> 以吾辈之青春,承先辈之遗志。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把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很渺小,但当千千万万的青春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推动国家前行的磅礴伟力。我们要让“九一八”的记忆,让《731》所传递的历史重量,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永恒力量,用不懈的奋斗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华夏盛世。</p><p class="ql-block"> 勿忘国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吾辈自强,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贯穿一生的行动。愿我们以青春之名,护佑中华大地永远山河锦绣,愿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愿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上演👊🏻👊🏻👊🏻</p><p class="ql-block"> 胡彩云 谨撰</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8日凌晨</p>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