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塞阿尔巴尼亚游之圣萨瓦大教堂米哈伊洛大公街卡莱梅丹城堡及河中小屋木头村

飞翔阿修罗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位于贝尔格莱德,始建于1935年,为纪念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圣萨瓦而建。</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地处贝尔格莱德老城区东部,教堂筹建于1895年,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35年才开始兴建。一个多世纪来,历经战火,教堂在艰难中缓慢挪动着前进的步伐,历经波折建造至今,整个外部建筑工程2003年12月才告结束,而内部装修至今才刚完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高度为70米,是贝尔格莱德最宏伟的建筑之一,象征着塞尔维亚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精神。</p> <p class="ql-block">11世纪末,为凝聚塞尔维亚民族向心力,整合民族整体价值观,圣萨瓦独自动身,北上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在塞尔维亚建立自己的总主教区,不仅是东正教传播史上的重要进展,也对塞尔维亚日后的历史起到决定性改变。</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采用东正教常用的拜占庭式设计,主体采用四边基本等長的正十字形状,东西91米,南北81米,使教堂从任何角度看上去均显方正整齐,宏伟异常。</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据载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4000吨重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全部在地面整体完成,其安置更成为建筑史中的创举,动用16架大型特制液压起重机,日均垂直向上移动2米,共耗费20多个工作日才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中心,是一条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街道,也是该城市最富盛名的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全長约1公里,1870年以塞尔维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命名,许多19世纪末的代表性建筑林立于街道两旁,展现出奥斯曼统治时期到现代欧洲大都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这里曾是贝尔格莱德市民避难和抗争的中心。如今,街道已焕发新生,成为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米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购物的天堂,这里品牌云集,精品店、咖啡馆、书店和画廊应有尽有,吸引了无数本地居民和游客,使这条复古商业街,时尚与历史相交融,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分布着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19世纪70年代建成的建筑,当时贝尔格莱德最有影响力和最富有的家庭在此建造住宅。</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无数历史细节和故事,尤其是两座古典主义和新艺术风格的建筑一一塞尔维亚科学院与艺术学院大楼,成为学术与文化的交汇点。1979年,米哈伊洛大公街作为该市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被宣布办受国家保护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堡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老城西北角。米哈伊洛大街对面,是见证贝尔格莱德沧桑兴衰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也是塞尔维亚首批公布的文化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堡地处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在此建造要塞,后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都曾在此驻扎。现存城堡主体始建于17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后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和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在当地语中是“战地要塞堡垒”的意思,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城市城堡之一。该城堡由巨大的石块建成,分为上、下两城。因城堡以白色为主,所以斯拉夫人便称之为“贝尔格莱德”,即白色之城,作为军事重地,其浓缩了贝尔格莱德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城市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堡是贝尔格莱德市最具人气的景点之一,地处老城西北角最高点,面对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坐落在米哈伊洛大公街的延長线上,古朴的城堡建筑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肉眼可见多瑙河蓝色水域与萨瓦河黄色水流的独特交汇景象!!!</p> <p class="ql-block">城堡主体由石块砌筑的防御城墙构成,现存感恩法国纪念碑、露天军事博物馆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城堡制高点矗立着1928年建造的胜利者纪念碑,该雕望手持利剑与猎鹰的形象已成为塞尔维亚国家象征。</p> <p class="ql-block">“孤独小屋”位于塞尔维亚最著名的塔拉国家公园内,其搭建在德里纳河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遗世独立”,被美国《国家地理》《每日邮报》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孤独小屋也称为德里纳河小屋。其坐落于河中巨石之上,每到夏天,都是孩子们的天堂。河里有一个巨大礁石,孩子们玩累了,就爬上巨石休息。</p> <p class="ql-block">1968年,两名河里游泳的少年突发奇想,如同小鸟筑巢,一点点将建筑材料从岸边运到河中礁石上,花费一年时间,搭建起一座小木屋。由于河中频发洪水,小屋屡毁屡建,顽强不倒,被视为塞尔维亚精神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建造小屋的其中一名少年,其叔叔就是前国足教练塞尔维亚的米卢蒂诺维奇。</p> <p class="ql-block">“孤独小屋”近些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而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2005年笫六次重建小木屋时,添加了混凝土构件,使其更加坚固。现在看到的小屋,是2011年第七次重建的产物,其设计精妙,能够抵御较大洪水的侵袭。</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位于塞尔维亚兹拉蒂博尔地区,是一处因拍摄电影而形成的童话意境般的村落,以光怪陆离的木制小屋和充满艺术感的墙体设计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本名Drvengrad,地处塞尔维亚度假胜地兹拉蒂博尔山区,塞语为“金色的松树”之意,习惯上称为“金松岭”。这里不仅拥有欧洲最独特的松林氧吧,还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丛林、湛蓝的湖泊、清澈的溪流,以及原始村落,自然而纯粹!</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挨米尔库斯图里卡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打造的梦想之地,其完全遵循塞尔维亚传统建筑风格与典型的斯拉夫山区特色,改造当地村民废弃老屋而成。电影拍摄结束后,又增添其他艺术元素,将这里打造成以“木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导演出生于黑山,父母是塞尔维亚人,其才华横溢,在戛纳电影节荣获两次最高金棕榈奖,在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也多次获奖。</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内几乎所有建筑都是使用木材建造,其以教堂为中心形成村落中心,村内广场、教堂、酒店、餐厅、图书馆、影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甚至道路、广场都是用木材铺就。建筑物从墙体到庭院都以五颜六色的色彩涂鸦,加上色彩斑斓的鲜花,造型奇特的木雕以及拍电影使用的道具,构成导演为自己打造的乌托邦,寓意着“远离城市、喧嚣和战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