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九一八”:以史为鉴,吾辈自强

邓 琮

<p class="ql-block">  9月18日,一个刻在每个中国人骨血里的日子。89年前的深夜,沈阳柳条湖的一声巨响,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短短四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数千万同胞被迫离开家园,开启了长达14年的苦难抗争。那面曾在国土上屈辱降下的旗帜,那些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那些被侵略史刻下的伤痕,从未随时间淡去,反而成为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  我们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历史的真相。当硝烟散尽,和平成为常态,仍有声音试图模糊侵略的本质,仍有行为试图淡化历史的重量。但每一份泛黄的史料、每一座矗立的纪念碑、每一次警钟长鸣,都在提醒我们:忘记历史,就是对先辈的背叛,对苦难的漠视。那些在冰天雪地里浴血的战士、那些在沦陷区坚守气节的百姓、那些为救国奔走的仁人志士,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稳,这份牺牲值得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缅怀过去,更要立足当下,走向未来。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模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代代中国人用奋斗捍卫着民族尊严。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从未过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强大的国力,是守护和平的底气;坚定的信仰,是传承精神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铭记“九一八”,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必人人奔赴战场,却可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为科技强国添砖加瓦;在田野间深耕农业创新,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在课堂上传递知识力量,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缅怀,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就是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警钟长鸣,初心不改。历史的伤痕终将化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用奋斗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民族荣光,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