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舍 手持歲月之筆 蘸滿人間情愫 在文學錦緞上繡繪生活萬象 其作品《四世同堂》以小羊圈胡同 祁家四世同堂生活爲主線 展現北平淪陷後畸形世態 以及各種人物其榮辱浮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泱泱華夏 何以北平 亦蜿蜒起伏之萬里長城 展現着中華民族堅韌脊樑 亦巍峨莊重之故宮紅牆 鐫刻着王朝興衰歷史印記 亦悠揚迴響之天壇祈年殿 承載着古人對天地之敬畏與祈願 亦四世同堂爲代表京城萬衆 訴說着老北平之苦 辣 甜 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近百年前 刻骨銘心日 七•七事變 寇恣意強辱宛平 此江河沸 怒濤燃 當年戰馬聲嘶 盧溝橋震 萬獅吼 永定河剦 佰草不懼 翠微飆升 殘月照 碧落降靈澤 一腔無聲血 九城憤吼 袒胸戰 勒腰宣 舔血殺 拋魂魄 怒目犬奸 “花香之地無和平” 誓言撼坤靈 壯哉 慘哉 英魂啐 狗日狼嚎喂蝦淹 天君現 還吾大好河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八十年代拍巨片 依話劇再舉《四世同堂》影視還原歷史 劇中【重整河山待後生】 誕生於84年 主題曲京韻大鼓大師駱玉笙先生演繹後 火紅大江南北 同名小說爲藍本 聚焦抗日戰爭北平淪陷 普通百姓苦難與抗爭 慕染“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之句 將國之情懷濃縮爲一場蕩氣迴腸藝術之敘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駱玉笙先生演唱作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月圓之夜人不歸 花香之地無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腔無聲血 萬縷慈母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爲雪國恥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後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題曲 林汝爲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雷振邦 溫中甲 雷蕾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十八字猶如耳邊裂帛一般鏗鏘響起 四十八字句句刻骨仇纏 此一句一字恨仇紫 一字一句淚血紅 一腔一韻似鞭人鏈鎖緊 一鼓一板似敲髓警鐘怨 往事依稀不可尋 盧溝曉月數獅身 宛平城外桑乾水 永定河邊拭彈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山破 血濺碉樓 染雲 赤煞一片 刃刀燙 狙殺賊 妄掠吾河山 驚城隘 雄煙遮 聲聲撕裂 屈身阻寇 “身先去” 魂灑廝殺漢 崩天驟歇 屍橫遍野 赤水東南去 見橋墩千獅淚沐濡染 乳仔憐憐 “月圓之夜人不歸” 未見鬼冥淵 “萬縷慈母情” 血淚盈襟 舉國哀 然 黃鐘明 瓦釜散 殘旗未倒 燃不盡 “爲雪國恥” “重整河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京韻大鼓演唱講究 氣沉丹田 聲貫長虹 胸腹聯合呼吸法實現氣息均勻流動 開嗓“千里刀光影”先生運足之氣 高調展現 “仇恨燃九城”彷彿聽到牙齒嘎嘎響 “一腔無聲血”泣戲冉染 先生最終右手齊眉而起 頭向左下低垂之舞臺動作 將“爲雪國恥身先去”絕感演繹淋漓盡致 至此 老朽早已難忍鼻酸 乃韻味串腹之感悟 爲詞句生動與心碰撞 此以藝道創作理念 使歌曲超越時代 呈民族記憶之載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重整河山待後生》之偉大 在於它用藝術凝固民族血性與尊嚴 號角從未停息 因後生可畏 因希望永存 見證民族永不言敗之誓言 先生將京韻大鼓爲基底 融合交響樂編曲 開創說唱性抒情獨特風格 此演唱既有京韻大鼓韻律骨架 又通過拖腔 顫音等技巧 賦予旋律深沉悲愴感 先生雙手平攤 嘆無奈 內藏哽咽 腔腔聲撕 脣顫眸淹 正如“月圓之夜人不歸”悽慘無比 句句誅心 右臂擡眼前 雙指微顫 其以漸強拖腔“和平”二字推向高潮 彷彿拉回烽火歲月 而《重整河山待後生》收尾 以高亢“河山”敘悠長“待後生”形成強烈對比 即歷史叩問 亦未來期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盧溝橋西車馬多 山頭白日照清波 氈盧亦有江南婦 愁聽金人出塞歌 ”這是元朝進士陳高筆下當年金人擄掠江南婦女悲慘景象 而民國 雄峙平西拱極城 京西偷搶寇慣倭 而今彈痕縱橫涕 宛平硝煙哭喚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先生之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後生》逢聽次 均非常激動 不可自已 此氣場 此韻道 茲有詞爲志 筆者嘆——燕都夜哭 血凝巷陌焦土 蒼音老 江河猶沸 忍續太平簫鼓 烏雲腔裂 斜陽巷 猶作怒濤吞吐 待重生 收江河 淚飛若雨 咬齒崩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請欣賞《重整河山待後生》片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駱玉笙、石頭、張曦文、屠洪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下 夢秋夕薰時 老朽碑前站 淚眼望去 惶惑 似乎一片肅然 敬之無畏 屈辱無邊 彷彿泣聲連連 哀嚎兮兮 撫摸橋欄頓覺一絲冰冷蒼涼 似歲月磨之繭 包含歷史之厚重 殘破 憶當年血骨 穿心顫抖 橋面凸凹縱橫 刻印諸多滄桑 凝望獅身彈痕 頓覺咬牙攥拳 筋骨爆裂 似仇恨燃 望斷千里刀光影 龍盤虎嘯護萬川 兆勇壯河山 豈容螻蟻貪 民族將滅 舍其謙 罪不容赦 大義凌然 恍惚中 刀槍見血 殺寇 繳賊 險處不須看 勿忘後生怨 忽 熱血萬丈 默默祈護江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詞句解譯</b><span style="font-size:18px;"> :【坤靈——地】【 翠微——山】【碧落——天】【靈澤——雨】【黃鐘——古代正樂大鐘】【瓦釜——砂鍋 聲音沉悶】【盈襟——充滿 衣襟】【夢秋——七月】【夕薰——黃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中音視頻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