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讲台上的引路人

初见

<p class="ql-block">昵称:初见</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3252677</p><p class="ql-block">图片:初见</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我高中毕业那年,村小学正缺一名老师。校长亲自登门,将这个重任托付给我,一个连教案都不会写的毛头小子,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站上了讲台,也悄然走进了命运的转角。就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我遇见了改变我一生的人——黄老师。他从不曾讲过豪言壮语,却以日复一日的躬身示范,在我心中悄然点亮了一盏灯。那光不耀眼,却温暖而恒久,照亮了我此后漫长的教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初执教鞭时,我对教学一无所知。每晚伏案灯下,只知照着教学参考书,一字一句地誊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工整地写进教案本里,仿佛记牢了这些条目,课堂便稳操胜券,万无一失。那时的我还不懂,教书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心灵的唤醒;课堂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师生之间的共鸣与对话。我像一名笨拙的工匠,只知雕琢文字,却忘了倾听孩子眼中的光。</p><p class="ql-block">记得一次公开课讲《小英雄雨来》,正讲到紧张处,一个男孩忽然举手:“老师,雨来是怎么逃过鬼子搜查的?”我顿时语塞,教案上并无此问,只得支吾应道:“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再讨论。”面对着来听课的十几个老师,望着孩子们求知欲的眼睛,我脸上发烫,手心冒汗。课后评课,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上课只顾自己讲,却没看孩子们听懂没有。教书不是简单地念课本,而是要关注学生能不能听懂。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上课时要注意他们的表情,批改作业时要找出他们的困惑,这三点是当老师必须要有的基本功夫。”那一刻,我如醍醐灌顶:原来讲台不是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园地。</p><p class="ql-block">从此,我学着放慢脚步,将知识点化作一个个问题,像春雨洒落心田,静待萌芽。课堂渐渐活了起来了,不再是我说,而是我们一起想、一起问、一起答。讲《草船借箭》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要是那天没雾怎么办?”话音未落,全班沸腾:有人说改期,有人说用火攻,竟还有孩子灵机一动:“用镜子反射阳光,让敌军误判!”那些天马行空的思维火花,远比标准答案更璀璨动人。</p><p class="ql-block">我慢慢明白,课堂上给学生留时间不是浪费,而是让他们思考的空档。就像种地要留出空间,教育也需要留白。那些安静的片刻,可能正藏着孩子们突然想通的惊喜。黄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教书的方法,更是要学会倾听、学会等待,让知识像小树长新枝、像嫩芽破土那样,在孩子们心里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板书曾经是我最头疼的事。第一次公开课上,我把黑板写得密密麻麻,字歪歪扭扭,连我自己都看不懂。课后,黄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走上讲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他拿起粉笔,一笔一画地写起主板书,字迹工整有力,条理清晰。他轻声说:主板书要像树干,撑起整堂课;副板书是枝叶,可以灵活补充。看着他在黑板上写下的字,就像看到了一棵挺拔的大树。</p><p class="ql-block">我试着模仿,但总是写不好。黄老师却鼓励我:第一次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多练练就会好。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后都留在空教室里练习板书,一笔一画地写,一板一眼地练。渐渐地,我的板书有了模样,课堂也更有条理了。现在看到新教师手忙脚乱地写板书,我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想起黄老师那句朴实却温暖的多练练就好。</p><p class="ql-block">我常想,人生路上的贵人,未必是位高权重者,而是那个在你迷茫时,愿意停下脚步,为你点亮一盏灯的人。黄老师没有说过什么大道理,却用他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他为我点亮的那盏灯,一直在我心里亮着,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成了老教师,面对年轻的面孔,讲述知识,也传递信念。而我心中始终铭记:教育,是一场以心传心的接力。黄老师曾为我点灯,如今,我也愿成为那束微光,照亮更多年轻教师前行的路。谢谢你,黄老师!是您,让我懂得,教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灵魂,是用生命去唤醒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