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冠栋的美篇

彭冠栋

<p class="ql-block"> 善与恶判断法一</p><p class="ql-block"> 乙只要一生之中提出过一次非正当要求(即使是一针或一线)或流露出寄托非正当希望(即使是一针或一线),就只有经历一次或多次重大生死考验过关才可能判断其“善”了——真正心地善良者是不忍心向其自己之处的自然人、法人、机关、团体、群体、组织、部门、地区、国家……动一丝一毫的歪脑筋的。</p><p class="ql-block"> “歪脑筋”与大自然差不多100%的动植物一样,第一次尽管可能给人微不足道的印象,但说不定就是“歪脑筋植物”的种子或“歪脑筋动物”的幻崽。倘若其他的个体或群体纵容或放任甚至支持这种现象,则一旦“种子”发芽并逐渐长出植株甚至让植株结果产生新的“种子”再发芽长出更多的植株,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幼崽”一旦长大成为成年的动物且发育出新的更多的“幼崽”再长大成为更多的成年动物,后果同样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对于“恶”宽宏大量地原谅往往是道德品质好或认知水平高的表现;但不付出较大或巨大代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防备“恶”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可能产生的隐患尤其是巨大隐患,则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危险程度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大。</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细微之处见精神——人们通过奋发图强而在全面深入了解包括规律在内的正当规矩的基础上对于人、事与物既能明察秋毫又可高瞻远瞩,是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精准地判断“恶”的必要条件。对于“善”的判断,则耳听为虚、眼见有可能也为虚、从暂时/局部/表面看到的表现还有可能是虚——需要人们用全面深入的指导思想与行为操作方式方法在集思广益中从本质、主流、大局、全局与长远的角度进行判断了。</p><p class="ql-block"> 但愿人们在尽量快速准确地判断“善”与“恶”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待它们,为让世界在抑恶扬善中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贡献应有的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