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 命悬一线的——惠通桥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辑(五)

豆瓣小站

<p class="ql-block"><b>  英雄,用生命赢得胜利的人,英雄,活在思念与敬仰中的人,英雄,被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的人!</b></p><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纪念在八十多年前那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牺牲了的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这场历经十四年的战争,它给我们民族留下的心灵创伤,永远不会泯灭。对这段历史,我将尽可能客观、真实地拷贝进我的精神档案里。</b></p> <p class="ql-block"><b>  我选择了三座桥:卢沟桥、深河桥及惠通桥,作为我思考的起点。而其中惠通桥最为遥远且不便。</b></p> <p class="ql-block"><b>  在相继写下《铁血卢沟桥》(发表在刊物上)和《浴火重生—深河桥》(装进了我的美篇)之后。我来到了朝思暮想的云南腾冲。短暂停留后,踏上了蓄谋已久的惠通桥之旅。在对腾冲、保山、龙陵等地的抗战遗迹走访一圈后,临近午时到达了龙陵县腊勐乡。腊勐乡地处松山和惠通桥之间,距惠通桥10公里,离松山14公里。因松山和惠通桥均无民宿,腊勐成了别无他选的落脚之地。当我把车停在子高地酒店路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好醒目的一块告示牌“本店恕不接待日本人”。遗憾的是老板也一口拒绝了我的住宿要求,到不是什么别的原因,只因酒店客满。接下来的几天日子里,我是有空就过去找老板聊天。因为这是一家特色酒店,到处摆满了那场战争遗留下来的照片及实物等,非常具有参考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稍事休息,马不停蹄参观了第八军司令部和战地医院遗址(第八军以贵州子弟兵为主)。第二,第三天相继去了惠通桥和松山战役遗址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初期,我国沿海各省相继沦陷,对外交通几乎陷于绝境。为了打破日军对我国沿海各港口的严密封锁,使国际援华物资运进中国,国民政府于一九三八年开辟了滇缅公路。</b></p> <p class="ql-block"><b>  对滇缅公路,日军视为眼中钉,专门成立了“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对滇缅公路及惠通桥及功果桥进行重点轰炸。因两桥均地处峡谷而未被炸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切断滇缅公路,1942年5月,日军对缅甸发动地面进攻。为了阻击日军东进,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工兵第二十四营长张祖武,当发现追来的日军已达西岸桥头,果断炸桥。炸桥后,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乘橡皮艇渡江。千均一发之际,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赶到,加入作战,始转危为安。</b></p> <p class="ql-block"><b>  虽然日军被阻江边,仍不死心,在炮火掩护下继续架设浮桥,准备强行渡江。这时,陈纳德的飞虎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连续四天的轰炸中,巨大的俄制炸弹将日军的铁蹄,终止在了怒江西岸。</b></p> <p class="ql-block"><b>  自此到1943年,拉开了滇西抗战的大幕,自怒江东岸北起泸水县境的栗柴坝,南起施甸县境的三江口,在二百五十多公里的战线上,中国军队正面设防,与日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日军再也没有跨过怒江峡谷。</b></p> <p class="ql-block"><b>  这次,我们一家三口:走了一条路——滇缅公路。看了一座桥——惠通桥。这座桥,改变了一段民族的历史。这条路,保卫了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是:一座英雄的桥!一条伟大的路!</b></p><p class="ql-block"><b> 在腾冲“国殇墓园”的观众留言薄上,有人写下了两行这样的文字:千秋不忘沦土恨,万代当歌救国魂。我把这两句话抄下来,是为本篇游记的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b>图为自拍<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