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一胡正行散文选(37)

胡哥

<p class="ql-block">游 庐 山 </p><p class="ql-block">乘汽车从九江出发,从庐山脚下沿着时而险峻时耳平缓曲曲弯弯据说有396道弯的盘山公路上庐山。老天不作美,下着毛毛细雨,透过车窗,层峦迭嶂、]奇峰险崖、幽谷深涧、茂林修竹在细雨中隐隐约约,整个庐山犹如罩上了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在充满神秘感中首先便来到人民剧院,这就是有名的“庐山会议”会址。剧院座落在小山坡上,左靠碧溪,右傍青山,前面是坪场,四周苍松翠柏环抱,环境清静幽雅。这是座石木结构中西合璧建筑,气魄雄浑。拾级而上,进入剧场,剧场内是会场的布置,庄严、肃穆、高雅、豪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站在会场中央,我四面寻觅着当年的历史痕迹,历史风云在我脑海中翻腾,陈列室里有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资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再现了当年的历史。是是非非后人已有评说,留给人们的是沉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位于芦林湖北畔三洼的“芦林一号”,是庐山博物馆,前临芦林湖,面对九奇峰,四周绿草如茵,苍松掩映。这里是当年毛主席上庐山的办公室兼居室,卧室极其简单,一张特制的大床特别引人注目,此外就是一张不是很大的办公桌、一把藤椅、一只立柜、一对沙发和一张躺椅。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摆设,这就是一个东方大国领袖的“行宫”,也许令你难以相信,可这是确确实实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精致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的陶器、瓷器、玉器、等,以及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手书碑拓,明清著名书画家唐伯虎、郑板桥、朱耷、高其佩等的书画,最珍贵是清代民间画家许从龙的“五百罗汉图”、 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展现了中华文明古国灿烂文化。</p><p class="ql-block">美庐坐落于庐山牯岭东谷,这是一座掩隐在绿荫深处的英国式别墅,其建筑风格和庭院布局,堪称庐山别墅的精华。上下二层的别墅主楼为石木结构,造型朴实典雅。院内荟萃庐山珍木异卉,树影婆娑,修竹依依,满目葱茂。登十字型长石阶,步通透式凉台,进入室内便是装饰典雅、中西合璧的会客厅。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紧邻的是当年宋美龄的卧室,居中有双人大床,床左侧放置一圆形雕花梳妆台,方柜上摆设着精致的象牙扇等物品。 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卧室的配置和宋美龄卧室相仿,却多了一张躺式沙发。与主楼相连的附房为展览厅,展示的内容有“美庐”留存物品、国民政府要员们在“夏都”政治活动的历史照片及历史物品、牯岭历史风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摄的庐山名胜照片。 主要展览的物品有:宋美龄弹奏过的德国制造的立式钢琴,宋美龄阅读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籍,宋美龄画的《庐山溪流》等三幅水彩画, “美庐”宴请时用的餐具万花盘、碗,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菲赛尔冰箱,1.2米长的透雕象牙等。展示的历史照片有:1934年9月蒋介石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典礼、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在“美庐”凉台上会谈、1946年中秋节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与驻华美军司令吉伦将军夫妇在含鄱口野餐等</p><p class="ql-block"> 驱车来到庐山的东南部,雾气中隐约可见含鄱岭如长龙横亘,岗背起伏,悬崖断裂,植被翠滴。含鄱口凹于诸峰之间,右凭五老峰,左倚汉阳峰,九奇峰在右边紧紧围绕。这里壑口朝向鄱阳湖,大有一口吞下鄱阳湖之势。可惜雾气重重,四周景色模摸糊糊,无法看个究竟,对于我们这些难得上庐山的人来说真是莫大的遗憾。据说,如是晴空万里,登上含鄱亭,五老峰、汉阳峰、九奇峰尽收眼底,白云围峰纵飞,如仙境一般。远眺谷底,田野纵横,碧湖万顷,波色连天,帆影绰约。近看汉阳峰,巍峨壮丽,犁头尖峰耕云播雾。如早起,晨曦之中看日出,乃人生之一大快事。我想,有朝一日我会再到含鄱口,重登含鄱亭,尽情领略此无限风光。</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云开雾散,碧空万里,本来一大早要下山的计划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作了改动。吃过早餐,我们抓紧时间尽量多看点景点。先来到因湖面形如小提琴而得名的如琴湖,但见如琴湖坐落谷底,四面群山围抱。站在湖心水榭,纵览四周 ,湖光山色,山青水绿,烟云飘渺,山水一体,水天一色,相应成趣,让人如痴如醉。时间紧,来不及细细观赏竹木成荫、草坪如茵、繁花似锦的“花径”, 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阶便道缓缓而行,真是“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形状各异,奇峰怒拔,有的如雄狮长啸,有的似猛虎跃涧,有的象捷猿攀登,有的若仙翁盘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锦绣谷真锦绣,如诗如画,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仙人洞在锦绣谷之陡壁间,顶端是苍岩翠壁,在参差如手的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此即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宽敞如厅,寒沉肃穆,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千百年来下滴不断,泉边洞壁有“洞天玉液”“石洞流甘露,仙崖乐最真”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石雕“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吕洞宾辞去浔阳县令,在此修道成仙。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仙人洞左侧,一石临空飞出,形如蟾蜍,一棵劲松插石挺立,伟岸苍劲,雄姿勃勃,大有“乱云飞渡仍从容”之势,引来游客纷纷拍照留念。仙人洞旁边有一“御碑亭”,御碑高四米,宽一米有余,正面刻着朱元璋撰写的《周癫仙人传》,约二千余字,背面为朱元璋题诗“匡颅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传说这是朱元璋闻癜仙于仙人洞右侧白鹿升仙台升仙而去后,命人在此建碑立亭。沿着仙人洞右侧的仙路傍岩拾级而上,饱览名山大川秀丽风光,可又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游客多紧靠傍山的右侧而上,不敢向左侧山下探望,生怕一不小心从石阶上掉下深渊去。这一路景点颇多,一处山岩上镌刻着“竹林寺”三字,传说雷雨过后,斜阳映照时,隐约可见此处有座寺庙,偶尔还可微闻暮鼓晨钟,并可看到佛光;访仙亭,传说朱元璋患病被居于竹林寺的周癜仙送药而治愈,朱元璋特派人来此访癜仙,方知竹林寺乃幻景,即于此建了访仙亭;游仙石,也称天桥,一块横空飞出的巨石,犹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其惊险胜于蟾蜍石,恍若仙人方敢游于石上,胆大的站在石上,可纵览锦绣谷全胜,观赏对面岭上双狮相戏等奇景。</p><p class="ql-block">庐山,雾漫云飞,山奇水秀,有上百处风景名胜,不能一一欣赏,带着依依不舍之情,从南路下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