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5日,是我来到畲江中学支教的第三周。清晨的阳光如金纱般洒落校园,微风轻拂,国旗在湛蓝的天空下庄严升起。</p> <p class="ql-block"> 在升旗仪式上,校长宣读了上学期表现优异的师生名单。当优秀学生接过奖学金的那一刻,我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荣誉的光芒,更是对未来的热切憧憬。这份鼓励,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少年们的心田,静待春风化雨,花开满园。</p> 我的日常工作 <p class="ql-block"> 我担任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英语教师。短短几周,我已记住了许多孩子的名字,也渐渐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张稚嫩的脸庞背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与梦想——有的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有的想成为老师,像灯塔一样照亮他人;有的只是默默努力,不愿辜负父母那布满皱纹却满怀期待的眼神。而我,愿做他们成长路上的一束微光,在他们前行的路上轻轻照耀,不夺目,却温暖。</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们专注听讲,目光如星,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我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努力让每一节英语课变得生动有趣:用游戏激发表达欲,用情景对话拉近距离,让语言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符号,而是可以开口说、用心感受的交流桥梁。当孩子们笑着用英语打招呼时,我知道,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p> <p class="ql-block"> 最令我动容的是,两位平日腼腆的男生主动走上讲台,用英语完成了一段对话练习。他们声音略显紧张,却坚定清晰,每一个单词都像是从心底挤出的勇气。那一刻,教室里安静得仿佛能听见心跳。他们迈出的虽是一小步,却是自信与勇气的一大步。我看见了教育的力量——它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唤醒,唤醒沉睡的潜能,点燃内心的光。</p> <p class="ql-block"> 每周一、三、五的早晨,我准时在7:40走进教室,陪伴学生进行英语早读。初一3班的朗朗书声如清泉流淌,唤醒了清晨的校园。我站在讲台前,听着一个个单词从孩子们口中清晰吐出,仿佛看见希望在晨光中缓缓升起。这是属于他们的朝气,也是我支教生活中最踏实的陪伴。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守候。</p> <p class="ql-block">这是初一4班的英语早读视频。同学们声音整齐响亮,值得表扬👍👍👍</p> <p class="ql-block"> 批改作业是我与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每一本作业本上,都写满了他们的认真与努力。每周1至3次的堂听,则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孩子们的坚持与进步,堂听成绩稳步提升。</p> 我的每日伙食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午餐依旧在校园后门那家名为“红姨商店”的私房菜小店解决。店面不大,却烟火气十足,锅铲翻飞间,饭菜香气扑鼻。这里不仅是我们的食堂,更像是支教生活的温暖驿站,承载着日常的温情与慰藉。一餐一饭,皆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中午不少畲江中学的学生也陆续前来用餐。小小的店面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交谈声此起彼伏。饭菜热腾腾地端上桌,孩子们围坐一起,吃得津津有味。这方寸之地,竟成了校园生活最真实、最温暖的延伸。在这里,师生同桌,饭菜同香,心也靠得更近。</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常常提前订好饭菜,一下课便飞奔而来,争分夺秒地享用热腾腾的午餐。那份匆忙中的满足,是青春最本真的模样——简单、热烈,充满生命力。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忽然明白,所谓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传授,更是与他们共度的每一个平凡瞬间。</p> <p class="ql-block"> 这一周,因张老师腿部过敏需忌口油腻,餐桌上只剩我和刘老师二人。我们通常点两个菜,菜式虽比往常简单了些,却更显情谊深厚。一筷一勺间,是彼此的关心与陪伴,是异乡生活中难得的温情。在这远离城市的小镇,一碗素炒青菜,也能吃出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美味的番茄炒牛肉</p> <p class="ql-block"> 这周我每天都是喝木瓜汤,这木瓜红润香甜,搭配一点猪杂或者鸭子肉,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晚餐我大部分都是在宿舍自己煮粉或者面。这是我用电饭煲煮的青菜番茄鸡蛋米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用电饭煲煮的青菜番茄鸡蛋面条。</p> <p class="ql-block"> 这一周,我还从家中带回了炖盅,想为忙碌的生活添一份温润。支教的日子虽充实,却也疲惫,一碗暖汤,便是最好的抚慰。在寂静的夜晚,炉火微温,汤在盅中慢炖,香气氤氲,仿佛把时间也煮得柔软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为自己炖了八宝粥和银耳雪梨糖水,甜润入心,香气袅袅。那一口温热,仿佛把家的温暖也一并带来了这片远乡的土地。在寂静的夜晚,捧一碗糖水,心也跟着柔软下来。原来,最深的思念,也能化作一缕甜香,静静流淌在异乡的夜里。</p> 丰盛的大餐 <p class="ql-block"> 畲江镇中心小学的熊老师热情地邀请我们几位老师共进晚餐,品尝当地有名的田螺煲。那一锅热气腾腾的美味,螺肉肥美,汤汁浓郁,搭配猪杂、苦瓜与酸菜,风味独特。暖意从胃蔓延至心,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那一晚,我们谈笑风生,仿佛不是初识的球友,而是久别重逢的老友。</p> <p class="ql-block"> 畲江镇的田螺煲店遍布街头,平日客人不多,可一到国庆假期便人潮汹涌,深夜三点仍有人排队,桌椅摆到马路上,热闹得如同节庆庙会,令人惊叹不已。这不仅是美食的吸引力,更是小镇生活的热烈与奔放。在这里,生活从不寡淡,哪怕一碗田螺,也能吃出人间烟火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 田螺煲配料丰富,主角是肥美的大田螺,搭配猪杂、苦瓜与酸菜,风味独特。按人数计费,人均25至30元,一煲最高封顶300元,性价比极高,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美食,也是舌尖上的乡愁。每一口,都是土地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最熟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那一晚,除了田螺煲,还有香浓的鸡肉粥与几道家常炒菜,简单却滋味十足。围坐一桌,谈笑风生,疲惫被笑声驱散,孤独被温情融化。那是支教生活中难得的轻松时刻,也是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餐。原来,最动人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的平凡一餐。</p> 我的业余生活 <p class="ql-block"> 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当然就是小小银球啦!周日晚上我去了畲江镇中心小学,和广州球友介绍的一位高手打球。刚开始他不适应我的长胶,居然输给我了,让我感到很意外。那一刻,小小的球台仿佛成了我的主场,每一个回球都带着自信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隔了一天,我和这位高手去当地的一位球友家里打球。这位球友在大厅摆了一张球台,球台两边铺上地板胶,这种家庭式的球室环境虽然不太好,但是却汇聚了畲江镇的乒坛高手。可能是我换了新胶皮,状态不佳,节奏全乱,现在全都输给他们了。球虽小,却照见了我技术的不足,也让我更懂得谦逊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 畲江镇中心小学的朱老师基本功扎实,步伐稳健,击球果断。我从来都赢不了他。每一次对战,都像是一堂无声的课,教会我如何在失败中调整呼吸,重新出发。乒乓球不只是竞技,更是心性的磨砺。</p> <p class="ql-block"> 我有时候又去学校附近的新新酒家和刘主席和几位老师一起打球,这一周他们都适应了我的长胶,我全是输😭😭😭。尽管如此,每一次挥拍,我都全力以赴。输赢之外,我更珍惜这方寸球台带来的快乐与联结。在这片远离喧嚣的土地上,乒乓球成了我与当地人对话的另一种语言。</p> 管氏族谱 <p class="ql-block"> 这周,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管胜军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管氏族谱》。他感慨地说,“我在畲江中学工作这么多年,还没有遇到姓管的老师。”他觉得和我同姓特别有缘,所以要把族谱带给我看看。</p> <p class="ql-block">管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管氏渊源</p> <p class="ql-block">看了族谱,我才得知原来我们的祖先是姓姬,源自河南郑州。</p> <p class="ql-block">梅县管氏迁徙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管氏族人从江西省迁移到福建省,然后再迁移到梅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