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各大博物馆文化历史

MJL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家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和政县城关镇梁家庄村,占地面积9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85平方米。2003年建成开放。由“临夏地质馆”“生命进馆”和“和政化石陈列馆”3个独立建筑构成,呈“品”字型布局。共有藏品5249件(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该馆开放以来,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绿色单位建设环境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2013年5月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和政四大古动物群化石展”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实现了甘肃省县级博物馆荣获全国精品奖零的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一号展览馆、二号展览馆、三号展览馆三个造型别致的独立建筑构成,呈“品”字型布局。现馆藏化石标本30000多件,分属3纲8目150多个属种。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层中,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纪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古生物的伊甸园——和政地区孕育了世界罕见的分布密集,保存完好,种类繁多的古动物化石,这些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证据,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藏价值,游览价值,科普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夏州陶罐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触摸远古彩陶的脉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夏州彩陶馆,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东区思明路1号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馆藏丰富,有各类藏品36145件,陶器就占了10290件。馆内一楼陈列的都是《古陶神韵——马家窑文化彩陶展》 ,展示着1273余件彩陶文物。这些彩陶来自马家窑文化,它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约为距今5300年 - 4000年,其陶器造型多样,纹饰绚丽,堪称世界彩陶发展史上的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能看到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的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漩涡纹彩陶瓮,为国宝级文物(图四,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是复制品),还有人形素陶罐、黑白彩鸟型双连彩陶豆、彩陶尖底瓶等特色藏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带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史前文化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喇家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喇家遗址发掘现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喇家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遗址发现于1981年,考古发现该聚落遗址毁于4000年前的地震和洪灾。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的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遗址发现于1981年,1999年至2007年对遗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000多平方米2013年至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第二阶段田野考古工作。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发现遗迹450余处,2023年12月19日,青海喇家考古遗址公园,受甘肃积石山“12.18”6.2级地震影响,喇家遗址大量文物破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1年,喇家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喇家遗址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成为青海省首个获批立项的考古遗址公园。2015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获得专门立法保护。2021年10月,喇家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