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的傍晚,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我站在一面巨大的广告牌前,上面写着“财神”两个大字,红底金边,像是从老戏台里走出来的字迹。我摘下太阳镜,忍不住笑了——这哪里是财神,分明是童年记忆里那个总在庙会摆摊卖糖画的老爷爷,穿着对襟褂子,笑得满脸褶子。整条街都浸在一种暖洋洋的旧时光里,仿佛走着走着,就能听见谁家收音机里放着邓丽君的歌。</p> <p class="ql-block">拐进南老童年的小巷口,灯笼已经亮了起来,红彤彤地挂在门楣上,像小时候过年时奶奶挂在屋檐下的那串。有人从店里挥手,动作熟稔得像老邻居打招呼。我没进去,只是驻足看了眼招牌上“准时上课”四个字,心里一动——谁说童年不是一门课呢?迟到的人,总要在回忆里补上这一节。</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是“路过童年杂货铺”。砖墙斑驳,却挂满了写着“福”“寿”的圆牌,像极了外婆家老柜子上的铜锁和红布条。门口那个拱形门框,像是通往八十年代的任意门。我推门进去,听见收音机正放着《童年》,货架上摆着铁皮青蛙、玻璃弹珠、老式汽水瓶,连空气都带着一股麦芽糖的甜味。一位穿黑裙的女士站在柜台后冲我笑,那笑容,像是从泛黄的照片里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浓,杂货铺的霓虹灯亮了,红得晃眼。门口挂着的圆形木牌上写着“跳皮筋”“打弹弓”“放学别走”,每一块都像一句暗语,唤醒某个藏在心底的下午。店里人多了起来,有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也有中年人蹲在角落翻看老式玩具盒。我摸了摸一个铁皮铅笔盒,冰凉的金属触感,忽然让我想起那个总爱借我橡皮的小女孩。</p> <p class="ql-block">店铺外墙贴着旧报纸,头版还是三十年前的新闻。一台老电视机摆在窗边,雪花屏里闪着模糊的动画片画面。黑裙女士依旧站在门口,这次她没看我,而是望着街角,像是在等谁放学归来。我忽然觉得,这家店不只是卖东西的,更像是一个时间的中转站——来的人,都在找一件丢了很久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招牌换成了“南强老街童年第一小学”,连空气都多了几分课桌的气息。墙上挂着老式幻灯机和算盘,角落里还摆着一台熊猫牌电视机。那位女士还是穿着黑裙,微笑着,仿佛她就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专门教人如何重新长大一次。</p> <p class="ql-block">我从店里走出来,又回头看了一眼。霓虹灯在夜色里闪烁,像夏夜的萤火虫。有人从门口经过,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这条街,像是把整个城市的童年都收容了下来,装进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里,等你某天路过,忽然听见心里“叮”地一声——那是玻璃弹珠撞上水泥地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杂货铺的灯还亮着。门口的“准时上课”牌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提醒:别忘了,你还有一节没上的课。墙上的海报是《小兵张嘎》,柜台上的搪瓷杯印着“奖给三好学生”。我站在门口,忽然想写一封迟到的检讨书,就为当年偷看漫画书被老师罚站的事。</p> <p class="ql-block">南强老街的夜晚,从来不缺故事。有人在“童年服务部”前停下脚步,读着那些写着“跳房子”“丢手绢”的圆牌,笑出声来。灯光温柔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像是童年那盏永远不灭的小夜灯。我看见一位穿红裤子的女士走过,她的背影,像极了小时候领操台上的班长。</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南强老街杂货铺”的招牌在夜色中亮得耀眼。红字霓虹,像烧旺的炭火,暖着整条街的回忆。有人进进出出,手里拎着铁皮火车、老式糖果袋。店顶挂着“怀旧童年”四个字,不是广告,更像一句承诺:这里的时间,永远停留在放学铃响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地砖是黑白相间的,像老式电视机的屏幕。灯光柔和,照着货架上一排排玻璃瓶装的酸梅汤和橘子汽水。我站在门口,听见有人在店里笑:“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花钱排行榜吗?”是啊,五毛钱能买一包辣条,一块钱能换一节跳绳课,而在这里,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回到从前。</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南强老街童年杂货铺”前拍照,摆出跳皮筋的姿势。穿粉色裤子的姑娘笑得像朵花,背景是红灯笼和老招牌。我忽然明白,这条街不是为了怀旧而存在,而是为了让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大人,有机会重新当一回孩子。</p> <p class="ql-block">店里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这学校我上过”,有人拿起一个竹蜻蜓试着转起来。那位黑裙女士依旧站在门口,像守着一座时光驿站。我忽然想,也许她不是店主,而是童年派来接我们回家的信使。</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路过童年杂货铺”像一颗发光的糖果盒子,灯串缠绕着招牌,一闪一闪。有人在店里买了一包无花果丝,撕开就吃,边吃边说:“味道一点没变。”我笑了——有些东西,真的不会老。</p> <p class="ql-block">我又回到那面“明财神位”的广告牌前。这次,我读懂了“敬请期待”的意思。原来它不是在等财神,而是在等每一个迷路的童年,回来报到。</p> <p class="ql-block">街中央的舞台上,滇南乐队正弹着老歌,吉他声混着口琴,飘在灯笼之间。台下有人跟着哼,有人举着汽水碰杯。这条街,不只是卖回忆,它自己就是一首活着的童年歌谣。</p> <p class="ql-block">“麒麟鹿鼎大口茶”的招牌亮得晃眼,黄字红灯,像极了小时候校门口那家小卖部。广告牌上写着“不好喝就退款”,我笑了——童年哪有退款这一说?喝一口汽水,甜到心里,就算气跑了也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挂满了灯笼,红的、黄的、粉的,在夜空下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行人穿行其间,笑声不断。这哪里是老街?分明是一本摊开的童年相册,每一页都写着:欢迎回来。</p> <p class="ql-block">人潮涌动,灯笼下,有人牵着孩子走,有人挽着恋人逛。店铺灯火辉煌,招牌上写着“海南乐队”“童年小卖部”,名字乱七八糟,却莫名和谐。我站在街心,忽然觉得,昆明老街,是这座城市最温柔的“返童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