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缝奇观探索

雨露春风

2025年9月4日的采风行程从清晨4点就开始了,我们先去了五雷山拍日出云雾,之后又马不停蹄参观了杜心武展览馆和博物馆,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好好歇口气,就又匆匆往下一站赶,要开启张家界地缝艺术摄影采风。 在前往地缝的路上,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怎么行程安排得这么紧张?后来才知道,必须赶在下午2点前到地缝。慈利当地的钟主席一路反复叮嘱,李勤团长也在一旁帮着协调:“过了这个点,阳光斜得太厉害,就照不进缝里,那‘天堑织金’的景致就拍不到了。”我这才明白,这份“不休息”的匆忙,全是为了追着光走,不辜负大自然给摄影留的“黄金窗口”。 张家界地缝是张家界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区,该旅游区为国家5A级景区),全长约5公里,最具特色的便是由地质断层形成的“五缝”景观——从第一缝到第五缝,每段缝道各有风貌,有的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有的开阔能见“一线天”,两侧峭壁最高处达百余米,青灰色岩石上覆着深绿藤蔓,底下潺潺溪流随缝道蜿蜒,阳光穿天堑而下时,会在水面织出粼粼金光,堪称大自然亿万年雕琢的“地质奇观”。 <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到过张家界,但游览地缝是第一次,我非常感谢励群会长的邀请。当我们一踏进地缝入口,摄友们的相机快门声就“咔嚓咔嚓”没停过。刚开始大家还走在一起,对着入口处的“第一缝”惊叹,有人蹲在溪边拍水流,有人举着长焦追光影;可越往里走,地缝的岔路越多,景致也越发多样,不知不觉就慢慢走散了。后来就只有我和黎同志同行,从第一缝往第五缝走,脚下的路不算好走:有时得踩着湿滑的石阶往下探,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脚下一滑摔着;有时又要贴着崖壁侧着身子过,相机挂在脖子上晃悠,手还得紧紧扶着岩壁保持平衡,没走多远,后背就沁出了一层汗。</p> 我边走边观赏边拍照,偶尔抬头望去,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驻足,一片光的秘境美得让人挪不开眼。阳光从头顶窄窄的天缝里斜斜切下来,像无数支金色的画笔,在弥漫的水汽中晕染出朦胧的光雾;那些光束笔直地落向岩壁,把粗糙的石面劈成明暗两半,岩壁上的水珠被照得透亮,像碎钻般嵌在墨色的岩石上;有时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岩壁上筛出星星点点的光斑,偶尔还会折射出七彩的光晕,给幽深的地缝系上一道温柔的彩虹。有几段缝道的景致更是绝妙,阳光恰好垂直洒落,整个画面都被镀上一层暖金,连空气中漂浮的细小尘埃都在光里轻轻跳舞,那一刻,仿佛误入了神仙笔下的光影工坊。我举着相机,对着这光影一阵犯难,想拉近镜头拍,又怕镜头一拉,破坏了那份空灵的意境;想换个角度找更好的构图,身边又没摄友老师能问问技巧。后来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按下快门反复拍,现在翻出来看看,倒也留住了几分地缝里光的神韵。 徒步地缝,累是真的,值也是真的。走到第三缝时,阳光刚好卡在崖壁的夹角里,把一束光直直打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岩石的影子在溪面上拉得老长,像幅灵动的水墨画;到第五缝时,溪流突然变宽,水面平静得像块透亮的镜子,把头顶的“一线天”和崖壁的倒影全稳稳收在里面。我和黎同志赶紧停下脚步,屏住呼吸调整参数、找拍摄角度,连呼吸都放轻了,就怕稍微一动,就错过了这转瞬即逝的画面。等我们终于走到第五缝尽头,正犯愁怎么上山时,忽然发现拐角处藏着一部免费观光电梯,能直接到山顶。我们俩没多犹豫就走了进去,借着电梯坐了两层,轻松上了山,省去了爬坡的力气。后来才知道,有些摄友没留意到这部电梯,还在沿着步行道慢慢往上走,倒成了行程里一段小小的对比趣事。到了地面,发现不少摄友都已经在等候,我们又在观光车停靠点等了会儿其他同伴,等人到齐了,才一起坐观光车离开地缝,路上大家还在聊着看到拍到的好景致,满是欢喜。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已经是晚上7点多,虽然腿有些发酸,但翻看着相机、手机里的照片,再想起地缝里的光影、流水和同行的热闹,只觉得心里满是满足。摄影就是这样,总在匆忙的赶路与耐心的等待里遇见不期而遇的美好,这份苦中作乐的滋味,才最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