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2日,崔巧玲在昌吉请同学吃饭,这顿饭约得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份久别重逢的念想。阳光正好,像极了我们年轻时在校园里走过的那些午后,暖而不烈,照得人心里也亮堂。她特意选了城郊一家带花园的餐厅,说不想在冷冰冰的包间里叙旧,要的是花香伴着笑声,绿意映着人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时候,她已经站在花丛边等了。玫瑰开得正盛,红的、粉的,一簇簇挨着,像是谁把调色盘打翻在了初秋的风里。她笑着迎上来,那身蓝色衬衫还是她最爱的款式,干净利落,像她这个人——从不拖泥带水。我们没急着进屋,反倒先在花园里拍了张合影,她说:“留个影,以后翻出来看,就知道这天有多值得。”</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坐在藤椅上闲聊,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桌面上,斑斑驳驳的,像极了当年宿舍窗外的光影。有人说起那年冬天一起逃课去听讲座,有人提起谁暗恋了四年却始终没敢开口,笑声一阵阵涌出来,惊飞了枝头的小鸟。那一刻,仿佛时间不是过去了三十年,而是悄悄绕了个圈,又把我们带回了原点。</p> <p class="ql-block">她撑了把伞,不是为了遮阳,更像是为这画面添一点仪式感。伞面微微倾斜,映着光,像一朵不开的花。她说:“人老了,才懂什么叫珍惜。不是所有重逢都能如期而至,但这一次,我一定要请到齐。”她说话时眼神很静,可我知道,那底下藏着多少翻腾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饭桌上菜一道道上来,都是本地风味:大盘鸡、椒麻鸡、烤包子,还有一壶温着的奶茶。我们举杯,不祝发财升官,只祝平安喜乐,身体健康。她说:“我现在就图个心安,儿女成家了,自己也有空了,就想把老同学一个个再看一遍。”这话一出,桌上安静了一瞬,随即又爆发出更大的笑声——我们都懂,这顿饭,吃的不是菜,是岁月。</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又回到花园,夕阳正缓缓西沉,把铁艺围栏拉出长长的影子。有人提议再拍一张,这次站位换了,可笑容没变。花还在开,人也还在,仿佛只要这一刻足够真,就能抵过所有离散与遗忘。</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我旁边,轻轻叹了口气:“有时候做梦都梦见你们还在教室里等我,我急着跑,却怎么也赶不上。”我拍拍她的肩,没说话。有些情感不必说透,就像这园子里的玫瑰,不争不抢,却自有芬芳。</p> <p class="ql-block">夜色渐起,灯光一盏盏亮起来,照在花瓣上,像撒了层碎金。我们陆续上车告别,她站在门口挥手,身影融在光晕里。我知道,这场饭局不会是终点。她请的不只是顿饭,而是一次对青春的郑重回望,一次用真心摆下的宴席。</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我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忽然觉得,那片花丛不只是背景,它就是我们——经历过风雨,仍努力绽放。崔巧玲选的这个地方,真妙。花会谢,人会老,但有些情谊,就像深秋的玫瑰,越晒,越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