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顶石,我们行走在谋道苏马荡【阮山谋道苏马荡山居笔记】

远山的呼唤

<p class="ql-block">入秋一个多月了,在利川谋道是彻底的凉下来了。候鸟们走得多了,可喜欢玩的少数候鸟们还没走,他们知道谋道的秋天好玩、好看、好拍。因为秋天人少了,秋黄了,景靓了。这不住谋道苏马荡博云小区的一队探谜、探险、探古者他们选择去了去梨子园甘草坪,去探谜传说中的“轿顶石”。</p><p class="ql-block">探迷队多是年届6旬的人了,向导是甘草坪的王哥,他上下打量了探迷队的十余个城市候鸟,说你们恐怕去不了,第一要穿球鞋,高跟鞋肯定不能登山;第二不能穿裙子旗袍,得穿牛仔裤,山上有草和荆棘;第三是你们的年龄……这一说就有好几个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多数人换了鞋,跟着王哥进了山,他们要坚持去看看传说中的那尊“轿顶石”。</p><p class="ql-block">6个人随王洪刚向导进了山,并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登上了半山腰,见到了这尊顽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轿顶石就立在那儿,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这片山林的晨昏。它并不规则,却稳稳地卡在几块岩石之上,仿佛大地轻轻托起的一枚棋子。</p><p class="ql-block">苔藓爬满了底座的缝隙,松针零星洒落,像是季节不经意间遗落的信笺。我们走到它面前时,谁都没说话,只觉得一种安静的力量从石间漫溢出来。这石头不知站立了多少年,风吹雨打,树生树枯,它始终不动,却又像是活着的。仿佛推它可以摇晃。</p> <p class="ql-block">这块形似轿顶的巨石竟然只靠四个鸡蛋大小的石子来支撑它约二十吨左右的重量,乍一看摇摇欲坠,实则稳如泰山。几颗弹丸小石何以能力承万钧?我们大惑不解。据传说,这大石头是当年太平天国残部抵抗清军围剿时从女儿寨推下来的,推到山腰时撞倒一株大树,停悬了下来,并裂变为四石,底座为蛙石,中间为石轿、上部为轿顶石,大约20余吨重。王导还告诉我们,当地还有一传说,是王母娘娘嫁七仙女,七仙女为思念牛郎而抗婚,王母娘娘一怒,将七仙女贬到人间,仙女的轿子再用巨石压住,让仙女困于轿中。对这一传说我们只当神话来听了。我们叹为观止。也无法解释这到底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传说中太平军的杰作,还是轿中困着七仙女。只余感叹。</p><p class="ql-block">它苍老的身躯。苔衣覆面,岁月刻痕,让人想起那些被遗忘的古老传说。</p><p class="ql-block">树影斜照,落叶铺地,偶有红叶点缀其间,像是山野悄悄点燃的火苗。我们绕着它走了一圈,没人说得清它是如何立住的,就像说不清这山里有多少秘密,藏在树影之下,等待一个仙人的答疑释惑。</p> <p class="ql-block">我们笑得像孩子。扶着头顶那块摇摇欲坠的石头,仿佛在和自然玩一场平衡游戏。</p><p class="ql-block">我忽然觉得,这山不只是静默的,它也有笑声,藏在某个人抬头望天的瞬间,藏在某块石头将倒未倒的惊险里。</p><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谋道苏马荡,不只是看风景,更像是在和群山和巨石在对话。</p> <p class="ql-block">那块巨石依旧沉默,却因人的到来多了几分温情。合影时,快门按下,不只是记录影像,更像是在说:我们来过,我们感受过,我们被这片神秘的山林接纳了。</p> <p class="ql-block">小径蜿蜒,落叶窸窣。我走在队伍的里头,手握枯枝做的登山杖,踩着松软的泥土与枯枝。身后有人跟着,脚步轻重不一,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只是走着,像山里原本就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谋道苏马荡,不是为了征服哪座山峰,而是为了找回那种缓慢、踏实、坚定的节奏。王洪刚向导对我们说:“你们不错”!</p><p class="ql-block">轿顶石还在那里,不言不语,却见证了我们脚步的来去。它知道,真正的道,不在山顶,而在一步步的行走之间。这探险值,这谜似乎也解得开。</p><p class="ql-block">(本篇摄影:一叶知秋、虹哥、远山、深谢这些喜爱谋道苏马荡的旅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