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儿子刚上小学那会儿,眼睛亮亮的,书包还没背稳就迫不及待地念起课本上的字,像捡到了什么宝贝。我总爱唠叨,怕他粗心、怕他贪玩、怕他跟不上,可他从不急,一笔一画写字,一字一句读书。他爸那几年忙的顾不上他,可从没落下过对孩子的陪伴,总要写一段话夹在儿子的课本里——有时是句古诗,有时是句谚语,还常写“今天你多读了一遍课文,爸爸听见了,像风吹过麦田的声音”。周末只要得空,父子俩就去爬山,或是抱着篮球在小区空地上跑来跑去,汗水砸在地上,笑声撞上树梢。姥姥姥爷更是捧在手心,每次接他放学,总是疼爱的抱抱,嘴里还念叨“俺孩儿将来一定有出息”。现在回头看,那些年给足了爱,他心里踏实,走路都带风。自信不是夸出来的,是被一点一滴的温暖养出来的。习惯和自律,也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悄悄扎了根。</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整理旧书,翻出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他二年级时临摹的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字还不太稳,可一笔一划都认真得让人动容。那阵子他爸正教他读唐诗,说这首诗写的是离别,可最该记住的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儿子当时不懂,歪着头问:“爸爸,董大是谁?他是不是也上小学?”他爸笑出声,摸摸他脑袋说:“他是古人,可和你一样,也曾是个不怕冷、敢往前走的孩子。”后来这幅字被我收藏起来,每次看到,都觉得那稚嫩的笔画里,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是少年初识世界的倔强,也是被温柔托举着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那年,他拿回一张荣誉证书,红底金字,上面印着团旗和五角星,写着他在一个法制安全知识竞赛里得了奖。我看着那枚鲜红的印章,忽然有点鼻酸。这孩子从不争抢显眼的位置,可每次认真做的事,都悄悄结了果。他把证书工工整整放进书桌抽屉,像收好一件珍宝。我问他:“高兴吗?”他点点头,又补了一句:“我觉得学这些有用,比如我知道遇到危险要先保护自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的终点不是奖状和证书,而是让孩子学会在风雨里站稳。他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他心里有光,脚下有路,走得稳,也走得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