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确实太有魅力了。——作家柳德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9月26日,从珲春去临江,参观四保临江纪念馆,学习那段在逆境中艰苦奋斗、扭转乾坤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江,是吉林省在鸭绿江边的一个县级市,属长白山腹地、边境城市。“四保临江”战役时,成为我南满政治和军事中心、辽东军区司令部(辖东北民主联军3纵4纵、辽宁辽南安东三个军区)所在地。当时,临江属辽东省,省会安东市(今丹东市)被国民党占领,省委省政府被迫迁到临江。临江,1954年才划归吉林省。当年“四保临江”,就是保解放区、保根据地、保解放东北的革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新的四保临江纪念馆,位于临江猫耳山台地,2005年4月3日,动工兴建。纪念馆顶有曾担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的“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馆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大厅。迎面是2米多高陈云【1】、肖劲光【2】、肖华【3】三尊塑像。三位领导人并肩而立,英姿凛然,气宇轩昂。背景墙是张万年题写的:“四保临江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用8个展厅、千余件藏品,讲述了那一年,两党两军、两种力量争夺临江为中心的根据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8月,抗日战争露出胜利的曙光。蒋介石一手与毛主席假谈“和平协议”,一手在美国海空军援助下,调兵遣将,抢占东北、华北和陕甘宁。1946年1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6月底,蒋介石全面撕毁“双十协定”,向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内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蒋介石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方针,调集7个正规军,收编伪满军队,拼凑了60万兵力,分3路进犯我东北根据地,妄图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夺取全东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中央、毛主席明察秋毫,高瞻远瞩,争取先机。1945年8月,首先派距东北最近的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4000兵力进入东北。9月,速从山东、苏北、华北、陕北根据地,调出2万干部和十几万大军,包括林彪、罗荣桓等高级将领,星夜兼程,直奔东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12月,中央向东北局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电。经反复权衡,1946年6月7日,令山东野战军向国民党军发起了大规模攻势,歼敌3万。蒋介石被迫将拟调东北的2个军,改投关内。同月,中央调整组建新的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7日,新的东北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起草的《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七七决议,后经毛主席完善),统一了思想认识。林彪,和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率领民主联军总部和第1、2、6纵队等,退至松花江以北,建立根据地。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肖劲光,率领第3、4纵队等,转移至南满地区的临江、抚松、濛江(今靖宇)、白山,建立根据地。政治上,“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军事上,“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配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12月17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国民党军纠集6个师共10个团,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在陈云、萧劲光等首长指挥下,南满部队以3纵正面防御,4纵分3路插入敌后,长途奔袭本溪、抚顺、营口、宽甸等地,攻克敌据点40余处,歼敌3000人,迫使进攻临江之91师回援。半月后,1947年1月5日,林彪、罗荣桓指挥北满部队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共15个师,渡松花江南下,包围其塔木等地,采取“围魏救赵”、“围点打援”战术,歼敌2个团,迫使南满之敌调2个师北援。3纵趁机出击,歼小荒沟敌1个营。“一下江南、一保临江”战役,我军胜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保临江”发生在20天后。1月30日,国民党军又纠集了5个师共9个团,企图经高丽城子,迂回八道江,进犯临江。南满部队乘冒进之敌势孤,以3纵3倍于敌的兵力,包围高丽城子195师,歼敌2300人。随后火速回师三源浦,全歼来援之敌207师第3团。4纵3个师在敌后和侧翼,配合防御、钳制,伺机出击。历经9天,歼敌3900人,将国民党军第二次进犯击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十分恼怒,他说,不打仗,国民党处处优势,共产党处处劣势;一打仗,共产党处处优势,国民党处处劣势,大骂手下战场指挥官无能。于是,他亲自上阵,在2月13日,发动了第3次进攻。他纠集了5个师共11个团,由大北岔、高丽城子、六道沟、通化等地,分4路进攻临江。我军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结合,以3纵为主,4纵第10师配合,共4个师的兵力,于通沟、鹿尾林围歼了敌暂21师1个团。22日,又在大北岔追歼敌第91师1个团。同时,4纵第11师奔袭碱厂、下马塘等地,转战安沈线,骚扰敌后方,吸引了敌军3个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月21日,我北满部队3个纵队12个师共15万人,渡过松花江南下,灭城子街第89团、围德惠。3月7日,我北满部队再渡松花江南下,围歼敌88师全部及87师一部。杜聿明慌忙将进攻临江的部队,北调德惠、农安。国民党军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第3次进攻临江告败。我南满部队乘机收复了辑安(集安)、金川(样子哨街)、柳河、辉南、桓仁5县,扩大了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甘心失败的杜聿明,坐阵通化,调集了比前3次多一倍,计20个团的兵力,于3月27日,分3路,向临江发动了第4次进攻。针对实力较弱并单独冒进的敌89师,我方以4纵第8师“牵牛”小队诱敌深入。4月3日,在三源浦兰山,我3纵主力和4纵一部共4个师,包围了敌89师全部又54师第162团,全歼。俘敌副师长以下7500余,吓得各路敌军回撤,第4次进犯土崩瓦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计108天,“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歼敌5万。打破了蒋介石的梦想,巩固、扩大了解放区根据地,我军由弱变强,东北国民党军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防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5月13日,我东北民主联军大刀阔斧,发动了夏、秋、冬季3次攻势,歼敌30万,将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孤地。我军更加强大,8月,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103万,其中野战军70万,敌我态势彻底逆转。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蒋家王朝的覆灭开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后,是“四保临江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陵园,始建于1947年。其中一座大墓为“八十一位无名烈士合葬墓”,墓志铭写道:“四保临江战役是东北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重要转折点。它的胜利为加速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在这次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有许多革命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没有留下姓名。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座大墓是各时期牺牲的“五十九位无名烈士合葬墓”,墓志铭:“忠贞报国洒热血,雄魂壮志育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座大型个人墓——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将军之墓。杜光华,(1915—1947),原名杜云生、又名杜永海,四川阆中人。1931年参加农民暴动、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共产党,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时在一方面军一军团,参加过平型关(大捷)战役。1945年由胶东军区14团团长,调入东北民主联军,后担任4纵第10师师长。率部队参加过营口、本溪、新开岭战役。1947年2月22日,第3次临江保卫战,在571高地上指挥战斗牺牲。杜光华,是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江是抗联的诞生地。1934年2月,在临江三岔子城墙砬子,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召集16支抗日军队首领会议,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担任总指挥。临江也是抗联频繁打击日寇的地区,很多英烈血洒白山。所以,陵园里,还安息有东北抗联烈士。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就是其中的代表。曹国安,(1900-1936),吉林永吉人,原名于德俊,曾用名于学韬,大学毕业。1931年参加学运,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策划了榆树伪铁道警备5旅迫击炮连起义,加入南满游击总队。1934年11月,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兼政委。1936年12月,日军守备队和伪警察大队进攻抗联第六师,曹国安带队增援。在临江七道沟战斗中,背部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陵园中,2016年重建的纪念碑碑身高1947厘米,有4层基座,碑正面是陈云题词“人民烈士浩气长存”。侧面碑文铭志:“上溯至为民族独立,在临江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烈士永垂不朽;为新中国诞生,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东北民主联军烈士永垂不朽;继后,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二〇一六年九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陵园里,共安息各时期牺牲的烈士712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2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基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前是广场,展示了2架退役战斗机和1辆退役坦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军赠予的歼-6。沈飞仿米格-19设计制造,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1964年量产,1984年停产,累计产出5205架。1995年,退役歼-6成功改装为无人机,实现首飞,用作攻击机和训练靶机,2025年公开亮相长春航空展。也有些景区,摆放退役军事装备,提升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飞在制造歼-6前,仿米格-17,制造歼-5。歼-5共产767架。有朋友以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使用的是歼-5。其实,歼-5是停战3年后的1956年才试飞。所以,与美军机空战的,不是歼-5,而是米格-9、米格-13和米格-15。常香玉捐献的,就是米格-1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阳军区赠送的62式轻型坦克,1958年我国自主研制,1963年量产,1989年停产,累计生产1500辆。重21吨,最大时速60千米,装有85毫米炮1门和3挺机枪,适合南方山地、灌木丛、河流区域作战。实战中,比较多地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美越战争、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越边境战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云,是临江人民十分景仰、怀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塑像,挺立于临江市(鸭绿江)江心岛公园。塑像背后,是对岸的朝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烈士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保临江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陈云,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46年6月16日,中央调整组建新的东北局,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常委,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七七会议”后,组建辽东军区司令部统辖南满部队,陈云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肖劲光,1946年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七七会议”后,组建辽东军区司令部统辖南满部队,任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肖华,1946年1月初,任南满军区政委。“七七会议”后,组建辽东军区司令部统辖南满部队,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料以景区为准,参阅网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〇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拟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〇二五年九月十七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