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秋的广州,金风送爽,秋天带着丰收的喜讯,已悄悄降临南粤大地。</p><p class="ql-block">入秋后的一天,小编迎着金色的朝阳,来到了宝墨园艺林苑的玉器馆,仿如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精彩缤纷的古玉世界。展厅内,古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而每一件古玉,都有它一段动人故事,文化内涵非常深厚。</p><p class="ql-block">馆内最引人注目,是一组大型的明代玉雕作品。当中有花轿、礼盒、饭桌等用品,都是用青玉雕刻而成。青玉属软玉,硬度约为摩氏7度,但很有轫性,适合创作大型作品,具有其它玉种不能比拟的天然优势。</p><p class="ql-block">明代的玉雕工艺,与宋、元两个朝代一脉相承。风格粗犷却不乏灵性,刚柔并济,兼收并蓄,是玉器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全球首个玩玉器的国家,起源可上溯到 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随后,我们聪明的祖先,在距今8千年前,开发出有装饰礼仪用途的玉石饰物,奠定了玉器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这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玉器作品。</p><p class="ql-block">中国古玉,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底蕴,学问令人敬畏。宝墨园收藏的古玉,涵盖了春秋、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记载,玉器有驱邪、温润、如意、祥和、平安、聚财的作用。广州市民对玉器情有独钟,每位市民都会收藏或佩带自已心仪的玉器,例如手镯、戒指、吊坠、花件、摆件等。坊间认为,佩戴玉吊坠是与吉祥为伴,戴手镯就会一生平安。若将玉器摆件放在家中合适的位置,则家宅兴旺,福泽绵长。</p> <p class="ql-block">“玉不琢不成器” 展厅内陈列花件,工艺精细,光泽如润,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在制作工具落后的古代,是如何制作的呢?据 “天工开物” 记载,玉器雕刻古称“琢玉”,至宋代改称为“碾玉”,清代叫作“碾琢”。制作时利用硬度为摩氏9度的铁矿砂,配合石制的陀机,经过开料、钻孔、镂花、抛光、掏堂等多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因为古代条件所限,成品的表面肯定会残留细微的矿砂及磨痕,成为了今天鉴别古玉的真伪和甄别朝代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玉,源远流长,工艺绝伦。上图编号为589的 “辟邪合环凤纹饰” 玉佩, 是距今297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作品。它雕刻工艺复杂,双面镂空、线条多变、神兽形神兼备,制作难度十分大。可是古人却做到构图巧妙、比例恰当、界面光滑、神兽灵动、栩栩如生,让人拍案叫绝,值得我们为古人点赞!</p> <p class="ql-block">玉是石中的谦谦君子,玉镯是玉中的美人。古往今来,玉镯是女性的至爱,它是女性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宝墨园收藏的玉镯,多数是新疆和田玉系列的青玉、黄玉、白玉、羊脂白玉等玉种。翡翠玉种较少,主要是因为翡翠产自缅甸,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所致。但古镯无论是素身或镂花,与当今市场售卖的玉镯相比,亦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清代,因受西方工业化的影响,古玉创作逐渐融入了工业题材。这几门用玉石雕刻的洋枪洋砲,给当年的古玉创作吹来了一阵创新之风。</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广州番禺区的宝墨园国家4A级风景区,是广州市一張亮丽的旅游名片。园区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韵盎然、美如诗画,欢迎各地宾客前来游览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