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情缘

玲玲

<p class="ql-block">  我又一次走向玉树。机舱外,云海翻腾如哈达环绕群山,机身微微震颤着降落在巴塘机场。3700米的高度,空气已显出稀薄的端倪,每一次呼吸都成为身体与高原之间郑重的契约。</p> <p class="ql-block">  走出舱门,那片蓝得令人心颤的天,以及天底下绵延的土黄山脉,再次将我拥入怀中。这是第几次了?我已记不清。只晓得有一种力量,如地心引力般牵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回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初识玉树,是二十二年前的盛夏,我跟随老师怀揣着都市赋予的优越与怜悯,企图“拯救”这片土地。然而玉树以其广袤的沉默和坚韧,韩院长的热情淳朴细腻、信仰虔诚‌率先拯救了我。</p> <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玉树,我记得那个在结古镇废墟上重新立起经幡的阿文,她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塌陷,她被埋在废墟下,顽强自救而获得生命。</p> <p class="ql-block">  她用手指着蓝天说:“老师你看,天还在,神山还在,日子就要往下走。”她脸上流淌着的不是悲苦,是一种我从未见识过的、接近于土地本真的生命力。那一刻,我所有浮于表面的同情轰然倒塌,我第一次在3700米的高处,感到自己灵魂的海拔低如尘埃。</p> <p class="ql-block">  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奔赴。我不再是施予者,而是笨拙的学徒,我学着用指尖沾取糌粑,敬畏地咀嚼它的淳朴醇香,学着在煨桑的轻烟里,闭上眼,让柏枝的香气洗净肺腑间的都市浊气。</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赛马节喧嚣的看台上,看康巴汉子如旋风般驰过草原,他们的呐喊与马蹄声交织,撞碎在湛蓝的天幕上,那是生命最原始、最热烈的迸发。</p> <p class="ql-block">  我与当地的伙伴们一同在草甸上席地而坐,喝醇厚的酥油茶,听他们用夹杂着藏语的汉语,讲述山神的故事,讲述雪豹的踪迹,讲述轮回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  3700米,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它变得宽厚,允许人们用一整个下午,只是静静地看一朵云的聚散。</p> <p class="ql-block">  此次前来,是为参加州医院检验科的实验室认可评审。来接机的检验科王主任、阿文主任眼周泛着青黑,笑容却明亮:“老师们直接去实验室吧,大家等不及要展示成果了。”</p> <p class="ql-block">  穿过新建的住院大楼,在最东侧找到了检验科,推门而入的瞬间,我怔住了:十几位穿着白大褂的检验人整齐站立,自信坚韧的脸庞上,眼睛亮得像淬火的星星。墙上挂着倒计时牌:“距评审还有0天”。</p> <p class="ql-block">  评审首日,我发现每一个仪器旁都贴着藏汉双语的操作流程,字迹工整如刻,质量控制记录本堆成小山,每页都密麻记录着海拔对检验结果的修正参数。</p> <p class="ql-block">  深夜经过医院,见检验科灯火通明,推门进去,发现全员都在模拟盲样考核,年过五十的王老师戴着老花镜,正一遍遍校准生化分析仪:“海拔变化0.1个千帕都会影响结果,我们得找到更精确的修正公式。”</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是评审最后一天夜晚。突然送来一急腹症患者,检验科值班人员瞬间进入战时状态,抽血、离心、上机、审核,所有动作在缺氧环境下依然行云流水。当危急值电话接通临床科室时,藏族护士用汉藏双语重复三遍结果,她露出了自信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末次会议上,王主任终于落泪。他说起这些年:大家如何克服困难编写体系文件,如何在停电时打着手电做性能验证,如何把孩子的生日派对变成质控分析会。最后他擦干眼泪说:“我们可能永远达不到省城的硬件水平,但我们对准确的追求,不会比任何人低。”</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检验科制作了一个小视频,第一张是实验室全景,紧接着用汉藏双文写着:“海拔3700米,氧气含量60%,责任含量100%。” 最后一张是夜空下的医院大楼,窗户亮成一句话:“不负生命相托”。</p> <p class="ql-block">  飞机起飞时,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做“情缘”,不只是酥油茶的醇香和哈达的洁白,更是这些高原医者用青春与坚守书写的生命契约。他们站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把实验室当作祭坛,每一个数据都是呈给生命的圣餐。</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才明白,我一次又一次的归来,或许不是为了见证玉树的改变,而是为了确认某种“不变”——那种与雪山草原共生共荣的生存哲学,那种刻在骨血里的坚韧与虔诚,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依然如高原磐石,巍然不动,这就是玉树,圣洁的玉树!</p> <p class="ql-block">  巴彦喀拉山在机翼下绵延,如大地竖起的丰碑。而那些在3700米海拔上燃烧的生命,才是照亮雪域高原最暖的光。</p><p class="ql-block"> 2025.9.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