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力量践初心使命》驻村干部韩宇南

奇点

<p class="ql-block">  韩宇南任河南周口市税务局老干部科科长,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 2015年8月31日,韩宇南踩着泥水进村的时候,心里其实没底。那天刚下过大雨,前何村的路和水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沟哪是道。我拎着裤腿,溜着墙根儿一步步往村委会走,一群鸭子在积水里嘎嘎地叫,像是在嘲笑这个“城里来的干部”。</p><p class="ql-block"> 可他知道,自己得留下点什么。不是来走个过场,而是要让这村子变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刚到村里的时候,贫困户占了近三分之一,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村里班子不齐心,群众有怨气,想干点事难如登天。韩宇南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想修路——路不通,人心就散。可老木匠何富金当面问我:“你一个‘外来户’,凭啥能成?”我没多解释,第二天一早就站到了村口。天还没亮透,气温已经冻得人打哆嗦。韩宇南拿着铁锹,带着村干部一锹一锹地平土。没人手?我们自己上。没机械?先靠人力垫坑。一天干到晚,手磨破了,脚冻麻了,但没人退。没几天,村里就传开了:“韩书记真干!”何富金扛着铁锹来了,说:“你都下了力气,咱还能看着?”在外打工四年的何开会也回来了,说:“这路要是修成了,咱回家也体面。”四个月,一千多个工,我们硬是把全村的烂泥路垫平了。后来争取到扶贫资金,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那天晚上,村里放了鞭炮,老人坐在家门口摸着光滑的地面说:“我活了七十岁,头一回见咱村有这么平的路。”</p> <p class="ql-block">  路通了,心也通了。接下来,得让大伙儿手里有钱。我带着村干部跑遍周边县市,调研种啥能挣钱。最后定下“春辣椒+冬小麦”的模式,跟亳州的公司签了收购合同。算下来,一亩辣椒能挣七千多。可一开始没人信,都说:“咱这地能长出金子?”</p><p class="ql-block">韩宇南就先试。春节刚过,韩宇南在大棚里育苗,天寒地冻,手伸出来就发紫。村民郭秀荣看见了,回去一拍桌子:“他一个外人都这么拼,咱不干是傻子!”她种了四亩,当年卖了一万六,捧着钱直笑:“我爹妈一辈子没见一亩地挣过这么多!</p><p class="ql-block"> 2016年,全村种了180亩辣椒,增收七十多万。那年秋天,我站在地头看大伙收辣椒,红彤彤一片,像铺了一地的火。有人一边数钱一边抹眼泪,我背过身去,也忍不住眼眶发热。后来村里又种大蒜、西瓜、蜜瓜,建了扶贫车间,搞了光伏发电。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增收项目;想学手艺的,送去培训月嫂、技术工;能上班的,村里帮着对接岗位。到2017年底,全村脱贫出列,集体经济从零涨到十三万。</p><p class="ql-block"> 现在走在村里,路宽灯亮,自来水通到厨房,宽带拉进屋里。文化广场上,晚上跳广场舞的大妈比城里还热闹。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桥梁机井,一样样建起来。前何村不再是那个下雨就成河的穷村子了。 十年了,韩宇南从“小韩书记”变成了“老韩大哥”。村民见我,老远就喊:“老韩,来家吃饭!”我也不客气,端碗就吃。这村子,早就是我的家了!</p><p class="ql-block">有人问我值不值。我总说:当你看见一个贫困户第一次捧着自己种出来的钱笑出声,当你看见孩子上学不再走泥路,当你看见老人能在广场上晒太阳打太极——你就知道,这一切都值。</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英雄,只是个想做点实事的人。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