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老 米</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9628222</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b>题 记: 鲁国忠是内蒙古满归森工公司贮木场的一名基层干部。11年前,他因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那年他刚满47岁。他在世时曾帮助过许多人,特别是帮助了许多病残和贫困职工,尽管他已离开这个世界十余年了,但那些扎根于泥土的善举依然在时光中流淌。满归的干部职工,特别是被他关心帮助过的人,没有忘记他。十年如一日,每临清明,总有一些人,早他家人一步,来到鲁国忠墓前,铲除积雪、清理杂草,这在满归地区被传为佳话。 10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纪念国忠的文章,现在我把他的事迹编辑成美篇,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认识鲁国忠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了解这位时代楷模曾经为职工群众做的好事儿、实事,让乐善好施的美德得以传承,让他的这种精神、功业和爱,在后人的追忆中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1月5日上午,正在武汉华中科大上课的我,突然接到办公室主任王鹏的电话,他的语气低沉悲闷,沙哑中带着微颤的回声。“书记,国忠没了”!我听后顿觉一惊,“什么,你再说一遍”?“贮木场的鲁国忠去世了”!当时我的头嗡的一声,犹如被突如其来的重棒猛击一下,瞬间站起,摇晃着身子,急匆匆离开了课堂…… </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陆续接到方文、喜林等同志的电话中,得知了国忠病逝的详因后,既震惊又惋惜,震惊的是他走的太过突然,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跟家人和朋友留下;惋惜的是他年仅47岁,正值年富力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到了该省心的年龄了,而他竟英年早逝、撒手人寰,他走的是那样的不该。</p><p class="ql-block"> 电话里听同志们说,国忠病逝的几天前就已经有了预兆,总感觉胸闷、气短、憋痛,几次开会时,他站起来用手敲击着疼痛的胸部强忍着。当时,大家都劝他抓紧离开满归出去看病,可他却坚持要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结果耽误了行程,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p><p class="ql-block"> 国忠是土生土长的满归人,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贮木场,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检尺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几乎干遍了贮木场的所有工种,练就了一身“行行懂、业业精”的过硬本领。在满归提及贮木场的业务谁最精、最熟、最懂,事先不用商量通气,大家都会情不自禁、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在国忠身上。</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的他,能够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几十年,而且从一名最普通的工人,一步步走到贮木场主任的岗位,这在偌大的林区也属凤毛麟角。没点真本事,整天在一起摸爬滚打,看着他长大的父老前辈怎能服气?能够走到这一步,国忠靠的是啥呀?靠的是踏实,靠的是勤奋,靠的是敬业,靠的是良好的口碑和一流的人品,靠的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同志的真诚,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德广忠厚、情高品重。也就是凭着他在工作上的骄人业绩和突出贡献,2010年,他在林区众多杰出优秀代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p><p class="ql-block"> 国忠心胸宽阔、为人豁达,他不仅人好,而且脾气和性格也好,几百号人的贮木场,工作千头万序,人员构成形形色色极其复杂,可认识他的人很少见他因为工作同手下人发火。他善解人意、待人亲和,心里多急从脸上也看不出来,总是一个模样。</p><p class="ql-block"> 国忠人长的极普通,没有一点官相,面孔看着也不周正,从五观看不出善容,反倒有几分凶相。可他的品行和为人却少有的厚道正派,心地和情感却出奇的亲柔善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知道准是第一个到位。对困难或重病特困职工,符合政策的单位帮,不符合政策的就个人掏腰包解决,这些都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据他爱人说,国忠这么多年从来没攒下过钱,家里除了吃和用的,剩余的工资钱他都用在帮穷人了。 </p><p class="ql-block"> 贮木场有一位年届70岁的老遗孀,与患精神病的儿子相依为命,因为没有经济收入和劳动能力,仅靠微薄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家里过冬的烧柴年年都是国忠安排人送去,这一送就是5年。有一年夏季,正赶上连雨天,老人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漏得不成样子,国忠知道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了七、八个人,拉着材料连续干了三天,房顶终于修好,老人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p><p class="ql-block"> 得知国忠走的消息后,老人拄着棍子拖着病体,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家里走了三里多地来到了医院,用颤微微的手,从内衣兜里掏出了叠的方方正正的200元钱,一头扑在了他的遗像前,嘴中反复念叨着"好人,好人啊!"之后哭的泣不成声……</p><p class="ql-block"> 贮木场有个老工伤叫包天亮,因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十分困难,国忠主动和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几年来,老包应急看病用的钱都是国忠和班子成员个人掏腰包垫付的。每次谈到这事儿,老包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没有鲁主任就没有他现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贮木场国忠几乎帮遍了所有的人。说起这些,凡是和国忠熟悉的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他帮人的例子。 </p><p class="ql-block"> 我从南方学习回来后,听在家的同志们说,国忠去世后在太平间停放的那几天,贮木场几百号人一个没落下,全部到了医院,好多工伤病残的同志也都拖着病体到了医院。工人们夜夜守护在他的身旁,任凭家人怎么劝就是不走。到了第三天还是由局领导出面逐一排班,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好多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从口袋里掏出钱,回过头说,“帐不用记了,国忠心里知道…… ”</p><p class="ql-block"> 国忠不仅在单位对同志们好,在家里对父母、爱人和孩子也照顾细微。他的内弟小的时候就是由他和妻子照顾长大的,大学毕业后靠自身创业,成了满州里地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提起国忠,他的内弟话语悲切,几度哽咽,泪流心头……</p><p class="ql-block"> 国忠的爱人和他共同工作在贮木场,几十年来,俩口子从来都没红过脸。爱人哭述着说:“国忠走了,丢下老老小小,这回家里的天真的塌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国忠走的当天,考虑到老父亲老母亲年迈多病,不知如何对老人张口,没急于将这一噩耗告诉老人家。可血浓如水,父子连心,最终老人还是感觉到了什么……老父亲患有腰腿疾病,由于国忠俩口子平时照顾的好,已经能出门遛弯了,但得知儿子病逝的消息后,老人一病不起,两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了。再看老母亲,整天以泪洗面,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国忠的小名,妻子抱着他的遗物久久不肯丢弃,看了让人肠断心碎,正所谓“物是人非事已休,欲语泪悠悠”...... </p><p class="ql-block"> “长歌当哭,泪撒心头”。国忠走的那天,送他的人排出了好几百米长,小小的满归近乎空巷,这是近些年来满归少有的一种现象。</p><p class="ql-block"> 给国忠烧三七的头一天,满归整整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单位的领导和家里的亲人到墓地后发现,不知什么人、什么时间,已经早早赶到了这里,并把墓地上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 </p><p class="ql-block">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行”。国忠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己经十年有余,但说起来,同志们总觉得他没走,仍和大家在一起,好似打个电话,还和过去一样,随时就到…… </p><p class="ql-block"> 这些日子,追思着与国忠相知、相识、相交的难忘时光,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了好久好久、好多好多,最后想到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1948撰写在《有的人》一诗中的两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却活着”!是的,国忠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事业和亲爱的妻儿,可他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满归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b>后 记: 人类文明传承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精神火种永不熄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光芒的灵魂,他们的生命早已超越了时间的藩篱。真正的永恒不在于物理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我们为这个世界注入多少真善美的能量。 就像苏东坡在赤壁江声里写下的“物与我皆无尽也”。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万物共鸣,他的呼吸就会化作穿越千年的松风,在人类文明的山谷中永远回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