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坝前的快乐童年

明月(壑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生的美好回忆。我的童年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那时,从城市到农村人们的生活都很拮据。儿时的游戏不是钱买来的,家里头也不会奢侈的让你拿钱买玩的吃的,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不必说春天的(火柴)火枪,冬天的冻牛(陀螺),夏天的(竹子)水枪,秋天的(木头)驳壳枪,单是街巷里的黄土地上就有无穷的玩法:踢毽子,打四角,踢缸,打阎王,滚铁环,碰拐拐,方池池。“打阎王”人数最多且最热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阎王”教给我善良和勇敢,知道善恶有报。为什么叫“打阎王”,因为这阎王最想打倒也最难打倒。记得春天田野里有新鲜的应季美食:红狼婆、麻麻草可调上醋解馋,沙奶奶凤味独特,鸟蛋更是珍贵。夏天的田野里有绿色甜甜的豌豆角、村上榆树的花榆钱钱充饥,要么满坡满沟追圪伶(松鼠),喂到院里什么都啃。秋天,长满山沟沟山坡坡的酸刺酸甜酸甜解渴好吃,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沙棘我们俗称摘醋林林也成了营生。冬天的山村银妆素裹,就像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戴上棉手套棉帽子棉鞋溜冰溜雪堆雪人,做泥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天的田野里庄稼收割后,光秃秃的地里黯然失色,疯野了一夏的孩子们也收回了野心,在街上玩。这时,一群孩子们相聚[打阎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阎王]实际是打[挨打虎],那个人间做了恶事的人,比如偷了人家的东西,作害了乡亲们的庄稼,或故意给别人使绊子说坏话的人,都如挨打虎要受到惩戒的,我们孩子们就在这“石衙门”的游戏中受到教育,从小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勤学勤快,不做挨打虎。如果生前做了人神共愤的[脏良心]事情,死后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过刀山火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游戏规则是,谁打倒哪个石块谁就属于那个角色。最前面竖立一个小石片,叫“捏鼻子”;相距一脚板子远在捏鼻子后面再立一个小石头叫“捏耳朵”,捏耳朵立两块麻石或青石,因为人人长着俩耳朵,一面一个人拽着你一个耳朵,怕你乱动。捏耳朵后面再立一个“肉椅子”,肉椅子虽不挨打却是难受的很,要给“擂背”坐。肉椅子后面立个人人最想打倒也最隐蔽的“阎王”,这个小小的石块堪称冥府的审判长。阎王的后面跟着“判官”,判官后面立着最大的“挨打虎”,稍不留神就被打倒了。挨打虎后面是“擂背”…好像就这些,似乎往后还有些差役什么的若个无关紧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后几步开外划一线,一群孩子们站在线里手握一小石头轮流瞄准打前面那一溜“石衙门”里的人人。几轮过后,当石衙门里的角色全被打倒,也各领角色站成一排等待“阎王”发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挨打虎]首先悻悻站出来,[捏鼻子]上前笑喜喜的捏着[挨打虎]的鼻子居其前而立,[挨打虎]的两耳却被[捏耳朵]各执一耳,摁其头。接着[擂背]出场坐在[肉椅子]的上面,举起双拳探向挨打虎的背,听阎王审判罪过,判官裁定。一切准备就绪,一旁[判官]判挨打拳数,判官一开口,[擂背]坐在[肉椅子]上开始擂挨打虎的背。两边的差役还起哄说,“我问阎王要不要”!”如果阎王看这个挨打虎还老实乖觉,便免为其难,一阵拳头打过也就审判完毕。假如遇上那些不老实的挨打虎乱动,阎王还要判再打他一通拳。擂背捶的不亦乐乎,众人笑的前仰后合,不觉日落西山夜幕降临,妈妈在院畔喊着回家吃饭,街上的牛驴骡马也叫成一条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