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路上之延安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五)

小桥流水人家

<p class="ql-block">广元界(2025.8.3)</p> <p class="ql-block">七盘关</p> <p class="ql-block">铁锁关隧道</p> <p class="ql-block">汉中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秦岭2号隧道</p> <p class="ql-block">西安市区,夜宿西安。</p> <p class="ql-block">西安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枣园隧道(2025.8.4)</p> <p class="ql-block">延安北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景区</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占地面积80亩,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1953年,枣园革命旧址开始修复, 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4日, 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枣园作战室</p><p class="ql-block">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住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p><p class="ql-block">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日军和国民党情报,分折斗争形势,研究战局发展态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战况、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工作人员遵照军委决定,分别随中央前委、工委、后委等转战陕北,执行新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全面反攻作战形势图(1945.8--1945.9)</p> <p class="ql-block">王政柱</p><p class="ql-block">王政柱1915年10月15日生,湖北麻城人。1930年10月参加红军,1933年3月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总部作战科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中央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兼中共中央书记处枣园作战室主任,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兼红四方面军战史办副主任,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王政柱将军在枣园作战室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右上)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延园</p><p class="ql-block">(右二上)朱德、彭德怀在作战室签发作战命令</p><p class="ql-block">(右中)彭德怀与枣园作战室参谋张清化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右中二)枣园作战室负责人王政柱及撰写的《与蒋军作战经验汇编》</p> <p class="ql-block">(左中)中央军委参谋长兼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叶剑英</p><p class="ql-block">(左下)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李涛</p><p class="ql-block">(左二上)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在研究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左二中)中央军委一局在延安凤凰山麓的作战室</p><p class="ql-block">(左二下)1937年4月,掩护周恩来牺牲的作战参谋陈有才</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1943.3一1947.3)</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地图</p> <p class="ql-block">水井</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机要局(1942.4一1947.3)</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四师机要工作会议代表的合影。第2排: 左4为政委邓子恢、左5为师长彭雪枫(1941.7)</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机要员搭乘美军驻延观察组的飞机,将八年抗战中抄存的8本重要电报档案送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机要局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五大书记雕像</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19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五位中央书记,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书记”。</p><p class="ql-block">“五大书记”的出现,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了。</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管理局(1941一1947.3)</p><p class="ql-block">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右)枣园任弼时旧居(1944.春一1947.3)</p><p class="ql-block">(左)任弼时在延安--图片展</p> <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16日,任弼时到达延安,洛川会议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出师华北。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书记处工作,兼任中央秘书长,筹备“七大”, 负责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的工作。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后,进入中共核心领导集体,为中央机关正规化建设和边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任弼时由这里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担任中央直属纵队司令。</p> <p class="ql-block">朱德与任弼时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与陈琮英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1947年转战陕北时,毛泽东同志与任弼时同志在佳县神泉堡。</p> <p class="ql-block">(左)枣园周恩来旧居(1944.12一1947.3)</p><p class="ql-block">(右)枣园张闻天旧居(1944.10一1945.10)</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周恩来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为商谈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曾九次奔波于延安和国统区之间,抗日战争胜利后, 和王若飞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43天的艰苦斗争,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由于国民党召开伪国大,一手关闭了谈判大门,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南京撤回延安。</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3日, 移住王家坪。18日,同毛泽东一起撤离延安,转战陕北。</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张闻天旧居</p><p class="ql-block">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张闻天曾先后在凤凰山麓、兰家坪、杨家岭居住。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带领调查团赴陕北绥米地区和晋西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写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报告。在此居住期间,主要从事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著有《中国革命纪事》等书。</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20日,由此去东北工作。</p> <p class="ql-block">张闻天同志与刘英同志在枣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枣园毛泽东旧居(1943.10一1945.12)</p><p class="ql-block">(右)防空洞</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和民主,避免内战,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实现又一次历史转折争得了主动权。</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移住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1945年, 赫尔利来延安, 毛泽东在机场迎接。左起:黄华、赫尔利、毛泽东、张治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特使赫尔利</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同美军观察组包瑞德上校在机场</p> <p class="ql-block">(右)枣园朱德旧居(1945.8一1947.3)</p><p class="ql-block">(左)枣园王稼祥旧居(1944.春一1945.春)</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到这里。在抗日斗争向国内解放战争转变的历史关头,他肩负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的重任, 协助毛泽东处理军机大事, 签发了《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等指示、命令。1947年元旦,发表《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的广播词。院中有一石刻棋盘,工作之余常与工作人员对弈。年届六旬不觉老, 被人们誉为“青年领袖”。</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 由此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委副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朱德、贺龙视察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1945年, 朱德和叶剑英在南泥湾观看延安联防司令部炮兵主任、神炮手赵章成(左一)的射击表演。</p> <p class="ql-block">枣园王稼祥旧居</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与夫人朱仲丽在枣园</p> <p class="ql-block">1944年,王稼祥在枣园与陶铸等人合影。右起:王稼祥、朱仲丽、彭儒、曾志、陶斯亮、陶铸、陈正人。</p> <p class="ql-block">(右)枣园彭德怀旧居(1943.10一1947.3)</p><p class="ql-block">(左)枣园刘少奇旧居(1943.1一1947.3)</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是1943年9月从前线回到延安,10 月由杨家岭移住枣园。彭德怀在此居住期间,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指挥华北战场,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代表中央军委起草了许多重要电文。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彭德怀与中央军委制定了保卫延安的战略部署,挫败了国民党突袭延安的阴谋,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7年3月2日,彭德怀为方便与毛泽东、朱德等研究部署党中央西北战争的作战方针,从枣园移住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旧居</p><p class="ql-block">1943年1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到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参加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七大”, 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 他主持中央工作, 根据时局变化, 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撤离延安。枣林沟会议后,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前往华北地区。</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在枣园</p> <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11日, 刘少奇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保卫陕甘宁边区与延安的干部动员大会, 并发表讲话, 这是刘少奇前往大会会场。</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驻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军事决策指挥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王家坪依山傍水,当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旧居和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分散其间。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人民军队,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p><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现保护管理区域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开放参观面积2130平方米。其中,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礼堂、毛泽东旧居和军委总政治部办公地等,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会议室、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军委作战机关办公地等。1957年王家坪革命旧址开始修复,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门额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七年 八路军总司令住址王家坪 . 一九五九年七月”</p> <p class="ql-block">华侨救国联合会旧址(1942--1947.3)</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许多爱国华侨曾经漂洋过海聚集宝塔山下,寻求救国真理。</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成立了华侨救国联合会,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群众团体。延安侨联团结当时留在延安的华侨,联络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延安侨联是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前身。当年,它在延安为党培养造就了一批侨务工作干部和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侨务工作经验,模范地执行了党的华侨政策,在中国侨联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今天,重温延安时期侨联的光荣历史,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后人团结奋斗,与时俱进,积极开创侨务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p> <p class="ql-block">(左上一)美洲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p><p class="ql-block">(左上二)南侨商会副主席、印尼侨领庄西言</p><p class="ql-block">(左上三)旧金山华侨商会主席邝炳舜</p><p class="ql-block">(左下一)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爱国侨领蚁光炎(前排左五)带领泰国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秘密介绍华侨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战</p><p class="ql-block">(左下二)1938年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与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等在一起,他们为团结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做了大量工作,左起:爱泼斯坦、邓文钊、廖梦醒、宋庆龄、塞尔温克拉克夫人、诺曼·弗朗斯、廖承志。</p><p class="ql-block">(左下三)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这是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在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礼堂</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礼堂</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会议室(1937.10--1947.3)</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进行政治、思想、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导机构。1937年10月10日,为统一和加强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重新成立军委总政治部,对外称八路军政治部,驻地由凤凰山麓迁到王家坪。任弼时、毛泽东(代理)、王稼祥、刘少奇先后任或代理主任,谭政、傅钟、程子华先后任副主任。</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军委总政治部继承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原则,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发挥了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军委总政治部离开王家坪随党中央转战陕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旧址现存会议室一间。2007年由原总政治部重新投资予以修缮。</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警卫班</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毛泽东旧居(1945.12--1946.2,1947.3)</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先后两次在此工作和生活,第一次是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2月中旬,第二次是1947年3月中旬。</p><p class="ql-block">重庆谈判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因疲劳过度,于11月中旬住院。12月中旬出院后,党中央安排他到王家坪休养。在此期间,他认真思考国内与国际形势,指导人民军队由抗日战争向国内革命战争的战略转变。1946年2月中旬,毛泽东迁回枣园,偶尔也回到这里办公、会客。</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为便于指挥作战,毛泽东再次搬到这里。16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关于边区各部队保卫延安的部署命令。18日晚8时,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从王家坪出发,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与叶剑英在王家坪</p> <p class="ql-block">1946年春,毛泽东和马海德教李讷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1946年元宵节,毛泽东携女儿李讷(中)与杨步浩一起观看六乡秧歌队演出</p> <p class="ql-block">(左)总政治部组织部(1938.10--1947.3)</p><p class="ql-block">(右)王家坪周恩来旧居(1947.3)</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主要负责部队干部的考察、任免、派遣和调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要求,总政治部组织部及时推荐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配备到各敌后抗日战场,发展补充党的新生力量,加强军队干部的组织纪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方强、胡耀邦先后任组织部部长并在这里办公。</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周恩来由枣园移住这里,协助毛泽东做了大量部署保卫延安和战略转移的工作。18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桃林广场</p><p class="ql-block">桃林广场,占地12亩,因遍布桃树而得名。延安时期,这里修建了平整的运动场、篮球场、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逢周末,这里十分热闹,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也经常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活动。中央军委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报告会、联谊会。 </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旧居</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初,王稼祥在此居住,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兼代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1月,增补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协助毛泽东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39年1月,兼任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1946年2月由于伤病复发,从王家坪离开延安,再次赴苏联治病。</p> <p class="ql-block">防空洞</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延安,为了防备日本飞机轰炸,中央军委组织工作人员与绥德、米脂县的石匠,共同开凿了此防空洞,洞长50米,宽1.2米,高1.8米,洞顶向上连通两层瞭望哨,随时可以观察敌机轰炸情况和外部环境。洞内开凿了十几平米的空间,作为中央军委领导防空期间的办公室。1941年,叶剑英总参谋长由重庆返回延安,曾在此居住了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1947年,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毛泽东也曾在此洞防空和办公。</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参谋部通信班</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中央军委非常重视通信部队的建设,适时健全和加强对通信兵领导机关军委三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八路军、新四军通信分队的建设,从而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各战略方向的高效指挥。</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毛泽东在此接见军委通信学校全体干部、学员并讲话,指出: 通信工作是党和军队的耳目,没有通信联络,军队打不了胜仗。过去你们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成绩,今后你们还要做出更大的成绩。毛泽东还说: 许许多多卓越的功绩都是无名英雄创造出来的,而做无线电工作的、当教员的都是无名英雄。他的讲话给了学员很大的鼓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