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 晋美山西

沁澜

图/序·沁澜 <p class="ql-block">东倚太行千峰峻岭,西临黄河九曲天险,三晋大地承载了华夏千年文明的"表里山河"。今秋我们走进山西,穿越时光长廊,去触摸历史与自然的双重馈赠:古建筑、寺庙群的宏大敘事,应县木塔的巧夺天工,石刻、砖雕的无比精美,飞虹塔上的琉璃华彩,古城、大院藏着晋商辉煌的密码。五台山祈福祝愿,晋祠老树下聆千年低语,壶口瀑布如万马奔腾,醇醋香面调味人间烟火…。"表里山河"间的厚重历史和壮丽画卷,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只能择其八九,这匆匆一撇中已被深深地震撼、惊艳到。"表里山河"一枚枚晋美的华夏人文史印章叹为观止,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的是已去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云冈石窟:</b></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皇始三年,历时约150年,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应县木塔:</b></p><p class="ql-block">也叫佛宫寺释迦塔,位于朔州市应县,始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辽代佛教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典范。‌‌全木结构,无一铁钉,采用榫卯咬合。‌‌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塔基分上下两层,塔身八角形。‌‌双层套筒结构(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为活动空间)。为增强稳定性,斗拱共54种类型,分散荷载、抗震防风,被誉为“斗拱博物馆”。‌‌历经多次强地震及1926年战火仍屹立。‌‌塔内藏52块牌匾(朱棣“峻极神工”)、6副楹联及辽代彩塑26尊。藏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只开放了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东恒山磁窑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距地高约60米,面积472平方米。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 是我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李白赞为“壮观”,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广胜寺:</b></p><p class="ql-block">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原名俱庐舍寺或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之意。广胜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组成,依山势而建,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上寺‌:位于霍山顶,以飞虹塔为核心,古柏环绕,视野开阔。‌‌下寺‌:坐落山麓,殿宇层叠,弥陀殿以两根立柱支撑的独特结构著称。‌‌水神庙‌:与寺院一墙之隔,供奉水神明应王,以元代壁画闻名。‌‌广胜寺以“三绝”为核心文化遗产,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飞虹塔‌(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高47.31米,始建于东汉,明嘉靖六年重建,塔身镶嵌黄、绿、蓝三色琉璃构件,图案涵盖佛像、盘龙等,为86版《西游记》取景地,2018年获认证“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赵城金藏》‌金代刻印的佛教典籍,是宋代《开宝藏》的翻刻本,全球孤本,内容源于玄奘译经,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被八路军抢运保护,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水神庙元代壁画‌,总面积217平方米,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题,其中《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为全国唯一大型元代戏剧壁画,生动描绘舞台、服饰及乐器,被编入《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只上寺里养的猫,在我跨出寺门时,他走过来蹭我的腿,于是我蹲下身来扶摸着他头背,他不叫、不喜、不动、不燥、佛系地迷着眼晴蹲在我面前。一人好奇说;嗯,他怎么对你这亲近,我即随口一句;前世我们可能认识吧,事后想想许是真的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晋祠:</b></p><p class="ql-block">创建于西周时期,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麓,依山傍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和晋文化的重要载体。‌‌<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晋祠三绝‌,</span>①周柏‌:圣母殿北侧的西周柏树,树龄逾3000年,被誉为“活化石”。‌‌②宋代彩塑‌:圣母殿内43尊彩塑,以圣母邑姜为中心,侍女像神态各异,展现北宋宫廷生活细节,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人的社会”。‌‌③难老泉‌:晋水主源,水温恒定17℃,北齐时得名于《诗经》“永锡难老”,伴“柳氏坐瓮”传说。‌‌<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晋祠三宝‌:</span>①圣母殿‌:北宋天圣年间修建,重檐歇山顶,前廊深两间,为《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唯一实物例证,殿前八根木雕盘龙柱为宋代孤品。‌‌②鱼沼飞梁‌:宋代十字形古桥,世界最早的立交桥之一,梁思成称其“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孤例”。‌‌③献殿‌:金代建筑,通风设计被称为“宋代的冰箱”,用于存放祭祀贡品。‌‌<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晋祠三匾‌:</span>①水镜台‌:明代戏台匾额,寓意“水清如镜”。‌‌②对越‌:明代牌坊匾额,取自《诗经》“对越在天”,意为颂扬先祖功德。‌‌③难老‌:难老泉亭匾额,出自《诗经》“永锡难老”,由清代书法家傅山题写。‌晋祠集古建、雕塑、碑刻、园林于一体,保存有历代碑刻400余通、古树名木96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恒山:</b></p><p class="ql-block">又称恒岳,五岳之一的北岳,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属太行山支脉,以“人天北柱” “绝塞名山”著称,兼具险峻山势,横亘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为兵家必争之地,形成“恒山如行”的独特断层地貌。‌‌舜帝四千多年前封为北岳,秦称“天下第二山”,汉武帝至明太祖历代帝王加封为王、帝或神。明末清初北岳祭祀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确立其五岳地位。‌‌为全真圣地及道家“第五小洞天”。张果老、张三丰等曾在此修行,形成“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宗教建筑群。‌‌景点有:悬空寺‌、恒山十八景‌,北岳大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厚道教文化和丰富历史遗迹,是国家级风景区及道教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城相府:</b></p><p class="ql-block">总面积3.6万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祯六年,由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避战乱所建,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完工。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并赐名“皇城”,故称“皇城相府”。‌‌建筑群依山而建,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以防御功能著称,内城‌:明代风格,含御史府、世德居等院落,核心为七层河山楼(高30米),内置水井、碾磨及藏兵洞(共125间),可容纳千人避难。‌‌外城‌:清代扩建,含御书楼(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冢宰第(大学士第)、点翰堂及小姐院等,布局体现官宅规制。‌‌整体呈“龟城”形制,城墙总长1700余米,集居住、防御、文化于一体。‌‌陈氏家族在明清260年间涌现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及6位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美誉。陈廷敬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任《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帝逾50年,故居彰显其“清慎勤”精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台山:</b></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山顶平坦如台,故得名“五台山”,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兼具独特自然景观与深厚人文底蕴,中国唯一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的道场,现存寺院约68座,保存唐代至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华严寺:</b></p><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址坐西朝东,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清宁八年重建,是年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皇室宗庙性质,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寺内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面积66000平方米。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雁门关:</b></p><p class="ql-block">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历经多次重建与战事,雁门关坐落于晋北恒山山脉西段的勾注山脊,北通大同盆地,南通忻代盆地,战略地位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城由关城、瓮城、围城三部分组成,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为基、砖包夯土,高10米,设天险门、地利门及小北门三重城门,顶部建有雁楼。战国时称勾注塞,赵将李牧驻守于此大破匈奴;汉朝设雁门郡,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在此征战;南北朝时正式定名“雁门关”。‌‌唐代设关戍守,北宋成为防御前线,杨家将故事广为流传;明洪武七年吉安侯陆亨迁建关城,万历三十三年巡都御史李景元复筑长城,形成“两关四口十八隘”的完整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大寨:</b></p><p class="ql-block">山西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行政村,以农业发展和红色文化闻名。大寨村位于太行山土石山区,共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 ‌自1953年起,大寨人通过治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环境,创造了高产稳产的梯田,并在1964年因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成为全国农业标杆。周恩来、陈永贵等领导人曾在此指导建设。 ‌景点有:大寨展览馆‌、 ‌陈永贵故居‌、虎头山森林公园‌,含郭沫若诗碑、陈永贵墓等景观,可俯瞰全村。 ‌狼窝掌治理工程‌,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改造荒沟的典型事迹,有梯田实景和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遥古城:</b></p><p class="ql-block">位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重建扩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汉民族县城范例。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占地2.25平方公里,形似“龟城”,街道呈“土”字形八卦格局,以市楼为中心,对称分布城隍庙、县衙等建筑。城墙周长6163米,高约12米,设6座城门、72座敌楼、3000个垛口。‌‌完整展示明清时期文化、经济、宗教发展,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活样本”,票号如日昇昌开创中国近代银行业。‌‌主要景点包括城墙、县衙、日昇昌票号及双林寺、镇国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扩建,由灵石王氏家族建造,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包括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历时300余年建成,反映了晋商“以商养官、以官护商”的智慧。‌‌大院坐北朝南,采用城堡式布局,融合官宅与商宅风格。高家崖为三进四合院官宅,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红门堡为“王”字形商宅,依山而建。以木雕、石雕、砖雕“三雕艺术”著称,如照壁上的“鹿鹤同春”象征富贵吉祥。‌‌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壶口瀑布:</b></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瀑布上游河面宽约300米,在500米内急剧收缩至30米宽,落差20余米,最大流量超1500立方米/秒,因季节流量变化形成“壶口八大奇观”:①水底冒烟‌、②霓虹戏水‌,③旱天惊雷‌,④冰峰倒挂、③晴空洒雨、⑥山飞海立、⑦旱地行船遗迹,③十里龙槽基岩深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张壁古堡:</b></p><p class="ql-block">历经坞壁、军镇、村落三个阶段演变,其布局遵循中国传统星象与堪舆理念,地上布局‌: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堡墙高5-10米,三面环沟,背靠绵山。主街“龙脊街”象征龙身,南北堡门设计体现军事防御与风水寓意(北门瓮城防入侵,南门石雕龙头与九条红石路象征龙须)。‌‌地下地道‌:全长约10公里,分上、中、下三层,含屯兵洞、粮仓、陷阱等设施,体现古代军事智慧。‌古堡以“地上明堡、地下暗道”著称,景点包括:宗教建筑群‌:现存21处宋元明清寺庙,如空王佛行宫(明代三彩琉璃碑)、可罕庙(汉蒙文化融合)。‌‌星象文化‌:30余处建筑与二十八星宿对应,保留“祭星”习俗,被誉为“中国星象第一村”。‌‌艺术与民俗‌:砖木石雕精美,干调秧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