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9日早上参观了宏伟壮丽的三峡大坝后,心中的豪情和喜悦还在久久回荡,我们又乘车来到了英雄之城——宜昌。</p> <p class="ql-block"> 宜昌城内夷陵广场开阔,运河公园绿意蜿蜒。街巷间只见柑橘飘香,江鱼肥美。城外的长江天堑旁,石牌要塞巍然屹立,炮台遗迹与纪念碑肃穆无声。市区东山之上,烈士陵园长眠着为守备这座英雄城而捐躯的将士英灵。</p><p class="ql-block"> 在宜昌,从声名赫赫的鄂西会战指挥所,到遍布街巷的防空洞遗址,每一处痕迹都诉说着那段“誓与山河共存亡”的铁血岁月,将不屈的民族精神深深刻进这座江城的骨血之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位于西陵区东山大道105号的山庄洒店。傍晚在酒店附近的亿厨民间菜大快朵颐后,进入酒店房间,桌上一本《宜昌大事记》吸引了我的注意,翻阅抗战时期宜昌保卫战的历史,我感到十分震撼,不由得发出一声沉重的赞叹。</p><p class="ql-block"> 宜昌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围绕宜昌展开的系列战役(1940年至1943年),核心事件包括1940年枣宜会战中的宜昌争夺及1943年石牌保卫战,最终以中国军队成功阻止日军西进重庆告终。</p> <p class="ql-block"> 宜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扼守长江三峡咽喉,是重庆门户和物资中转枢纽,日军企图借此威胁陪都重庆。1940年,日军第11军动用11万人三路合围宜昌,6月9日攻破我军外围防线,6月12日城陷。在此次战役中,张自忠将军以1500将士对阵日军6000人,宜昌城被日军所围时,他拒绝撤退,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回想着他的壮举,那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又回荡在耳边:“力战而死,无愧国家!”为国而死,重于泰山。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后来,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将军陆军二级上将,延安《新中华报》誉其为“民族英雄”,新中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1943年石牌保卫战中,胡琏将军率第11师死守要塞,战役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石牌保卫战中,中日军队爆发二战最大规模白刃战,最终粉碎日军西进计划,稳定抗战局势。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矗立于江边的高耸威严的抗战纪念碑,石牌巍峨,江水浩荡,英名不灭,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 在胡琏将军写给父亲的信中,他说:“儿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信中不难看出当时战况之惨烈,也能看到像将军这样把家国深埋心中,铭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中国人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今天读来,依旧使人血脉贲临张,感动不已!此时此刻,缅怀和崇敬远远不够,而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心尽力,继续他们的未竞事业,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宜昌的前夜,天降暴雨,电闪雷鸣。好象是那场战争中勇士们为国为家竭尽全力的撕杀,又似乎是热情好客的宜昌人民为远道而来的我们冲刷一身的酷热和疲惫。一早起来,条条大道冲洗得干干净净,空气间带着心旷神怡的元素,让人舍不得离开。无奈行程已定,只能悄悄地说声:再见,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