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一遍还能被“嘭”

阿伟(渡海一苇)

<p class="ql-block">再读一遍还被能“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巴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忍不住再读一遍!”</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周总觉得“夸张了?”</p><p class="ql-block">“一点儿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读智琛先的文章这是第二次了,这两次都被感动得到,准确的说是这次似乎触动我心底里的弦,“嘭”了一声令我留下一句“地道的泉州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然保护也在不动声色启动着,就如这篇文章作者一样”感言,这种感言是不由自主的,甚至是下意识的留下来,为的是表达自己在品读十分钟里难以言喻激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份感动来自于“印级先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学者,却是一个无比纯粹的文化守护人”的灵魂对话,用这样的语言写人是会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就在这里被“嘭”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嘭”的时候也有“在体例上介于专业词典和普及读物之间,其独创的注音方案或许有待实践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厚重的体量也稍显不合时宜于快消时代,但这恰恰是《闽南俗语》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的情怀描述,在这里能体会到作者的按捺不住的悸动,说不定笔尖上还有难以觉察的抖,随之而来的“印级先”形象鲜明起来,他的那种来自于生活的剪影——“印级先的事功和脾性我却越发地了解了。比如,他对爱人和几个儿女的爱护,从来透着一种令人羡慕的温柔和洋气。我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下他俯身为女儿喂水的生活侧影“简直是神来之笔的白描,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涵盖住简单而又深情款款的爱恋,“嘭”又一次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嘭”再来时,又是这样的描绘,“初二时,我去找同班的黄金珠同学,那一天她正感冒发烧,在家里歇着,我刚进门,就见着她的父亲捧着漂亮的瓷碗给她喂糖水。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战友,我们同龄同班不同命”,描绘时如同圆舞曲无时无刻的重复着主旋律,时而轻松,时而深沉,时而悠扬,时而婉转,尤其是“同龄同班不同命”,能瞬间把读它的人揪了起来,再轻而易举放下似的,心有不甘都走进文字里,站在“印级先”的身边看着故事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我眼中闽南人家最幸福的模样了”,我们是从那是时代过来的,也能在这句话里会被“嘭”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再读一遍,再真实被“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写这一篇是缘由周智琛撰写《他写的闽南语“百科全书”,藏着闽南人最地道的母语精魂》一文,特动人,很走心,真性情,耐回味。因此建议品读时一定要链接《他写的闽南语“百科全书”,藏着闽南人最地道的母语精魂》才能感受到周先生的文字心路:https://mp.weixin.qq.com/s/TrqEjIRQliyJZQJt014aBQ</p><p class="ql-block">谢谢品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