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两天,我感情旳潮水又一次奔涌流淌,退休多年后,又一次深情的回忆起我用青春和汗水为之奋斗六年的老团队,还有那些生龙活虎的战友们。原因出自于我所在的北陵军休所,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以普通党员、普通老兵、普通休干的身份,走上本所的讲台,为同样是退休多年的休干战友们,为所工作人员讲一堂党课。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退休前,这样的场合不少,陌生的是退休十多年了,再没有说"同志们"的机会了,一般来说,很少应承这样的任务。但既然是本所的一员,就要完成任务,简单准备一下,就在我所在的第三十六党支部书记黄文兴的配合下,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我的战友我的团》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两堂课上受感动。</b><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是上党课,又是每个季度安排一次,所以北陵休养所很重视,一个场地坐不下,因此分为16日和17日两个上午,在两个场地讲两场课,两个授课场地都是座无虚席。所领导宋艳主持。听众之中,有八十多岁的退休老党员,拄拐杖参加,王远臣、周振云等退休老兵,听完第一场,第二天又赶到第二个地点听第二场,王远臣并在两个场地担任摄影师。大家秩序奇好,鸦雀无声,一个半小时的讲解,没有走动和中途离开的。原辽宁省军区门诊部军医黄作信,曾参加98抗洪,他是一个亲历者,他也拄着手杖来到现场,课后,他握着我的手,一边流泪一边说"我不敢回忆当年的场面啊!98抗洪过去这么多年了,今天你把情景再现,我真止不住眼泪了"。课后,不少老同志与我互动,流着眼泪谈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介绍团队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这些退休老兵,勾起了他们对自己军旅往事深情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首往事都心动。</b><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和老战友们回顾了老团队七十多年前,攻克天险二郎山的艰险,大渡河漕渡一个大车团的192辆大车,一个汽车团,还有26万斤军粮的艰难。上级授予我团"二郎山筑路英雄"、"大渡河漕渡英雄"两面锦旗。在川藏公路修筑中,2000多公里的天路上,共有4963名英烈牺牲,这其中就有我团杨明轩等几十位先烈,血洒天路。我团担负从雅安到甘孜之间170多公里,共六个区段的筑路任务,其中,二郎山几十公里的路段,就由我团修建攻克,首任团长高万祺曾写下《攻克天险二郎山》一文,曾经刊登在六十年代《东北军事学术》上。历史图片,成为倒影机,回放给我和众多战友们。当时西南军区词曲作家洛水、时乐濛在我团四连体验生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经典歌曲,《歌唱二郎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两首歌曲也被我团官兵传唱至今。这些历史图片,成为倒影机,回放给我和众多的退休战友们,大家心生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首往事,很难绕开1998年部队奔赴黑龙江省,参加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抗洪抢险。我和战友们在这里奋战25个日日夜夜。一战嫩江,打通滨洲国际大通道;二战松花江,保住三个村庄和十万亩农田;三战黑龙江,加固大堤十四公里,保住了赫哲族家园。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梁光烈上将,称赞我团"沿岸奔袭转战三地战'三江'专打险仗、硬仗、恶仗"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授予我部"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抗洪抢险岁月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官兵们舍生忘死的拼搏场面,至今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也被镜头定格在历史的时空中。</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喜看传承后来人。</b><span style="font-size:22px;">辛勤白发人,事业总年轻,永远与你相牵的是浓情老兵心。老团队的后来人,无论是在团队工作,还是离开工作岗位,转换角色,也都发扬二郎山精神,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涌现出了一等功荣立者,后任团长隋续杰,带领团队参加远赴吉林松花江,打捞化学原料桶,出色完成任务;赴古楼子乡砬子沟村,救出5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涌现出远赴四川任职的七次荣立三等功的抗震英雄吴再兴。他曾在资阳预备役工兵团参谋长、汶川县武装部长任上,带领预备役官兵和民兵,参加了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三次大的抗震救灾,为党为祖国和人民立了新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值得我和战友们骄傲的是,我的战友,副团长孙启华,经团队推荐,上级任命,后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工作,任第13任团长,历经多个岗位,获得学雷锋金质奖章,荣立二等功。他们是新时代里,二郎山筑路英雄团新一代的代表。我为有这些战友而骄傲和自豪,他们的形象,也进入了我讲课的屏幕。</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虽然早已退休了,过上安逸的快乐生活,但永远也忘不了我的英雄团队,忘不了同甘共苦的战友们。永远不改军人志,不忘初心跟党走。回首往事退休乐,讲课互动情悠悠。这堂课,让我在回首岁月馈赠的同时,更多是感受到对党和军队,对国家和人民,对战友和亲朋的感恩,对现有生活的知足。军旅岁月多甘苦,感恩知足退休乐。心中永远高唱我们的团歌《歌唱二郎山》,向新时代新征程快乐出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平平淡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王远臣、孙永凯、王漫、闵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歌曲:《歌唱二郎山》</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