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已是午后四时,我出了地铁站,踏上上海西区的愚园路。九月的阳光斜斜地洒下来,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人行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条路自西向东延伸,两侧老式里弄与新式店铺交错而立,历史与现代在此奇妙地交融。</p> <p class="ql-block">前行不久,一座西班牙风格的花园住宅静静伫立,米黄色外墙已有些许斑驳。这便是金城银行创始人周作民旧居,上世纪二十年代周曾在此定居。周作民一生堪称传奇,既是金融巨擘,又在抗战时期暗中协助抗日工作,宅内曾设有与重庆联络的秘密电台。站在绿树掩映的建筑前,仿佛能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便是岐山村。这是一片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群,建于1925至1931年间,红砖墙、水泥拉毛墙面相间,整齐而有韵律。弄堂深处人影绰绰,几辆电动车悄然穿行,或是快递小哥,或是接孩子放学的母亲,孩子稳坐电动车后座,正沐浴着碎金般的阳光。这里曾居住过许多文化名人,施蛰存、祝希娟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我慢慢走过,试图从砖瓦间捕捉一丝旧日文气。</p> <p class="ql-block">继续西行,王伯群旧居赫然眼前。这幢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城堡建筑极为醒目,尖顶塔楼、彩色玻璃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934年,原为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大夏大学校长的王伯群耗资十万银元为其夫人保志宁所建。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拥有32间厅室,极尽奢华,堪称愚园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如今这里已成为长宁区少年宫所在地,孩子们的笑声让这座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丰田纱厂干部住宅映入眼帘。这些红砖建筑是1921年日本丰田佐吉创办上海丰田纺织厂时为日籍管理人员建造的住宅。建筑融合了日式结构与欧式外观,清水砖墙和连续红砖拱券外廊显得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是董竹君旧居,董竹君作为近代知名女企业家,创建的锦江饭店已成为上海的城市记忆之一。旧居经过修缮,现已成为长宁金融园的一部分。玻璃幕墙映照着老建筑的轮廓,仿佛时空在此重叠。我坐在园区长椅上小憩,看小白们匆匆走过,不禁思量这座城市如何将历史融入现代肌理。</p> <p class="ql-block">步行至愚园路尽头,一抹鲜红跃入眼帘,那便是著名的“红辣椒”雕塑。这件现代艺术作品像个婀娜多姿的舞者,以夸张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为这条充满历史感的道路注入了当代活力。辣椒尖上的阳光晃得人眯眼,这抹亮色像个轻快的休止符,把老街区的叙事节奏拨得明快起来。</p> <p class="ql-block">穿过马路,便进入了中山公园。此时已近黄昏,阳光变得柔和而金黄。我径直走向那片著名的大草坪。草地上散坐着许多人:有相依的情侣,有带孩子的父母,还有独自看书的中年人。我也找了一处空地坐下,感受草地的柔软和阳光的温暖。远处的楼房在天际线上划出起伏的轮廓,近处的人们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一刻,城市仿佛放缓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起身继续漫步,我被眼前的肖邦像吸引。这尊铜像由波兰友人所赠,<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2007年3月3日肖邦诞辰197周年之际正式落成。</span>肖邦双目紧闭,微微垂首,似乎在专注地构思乐章,又好像在倾听远方乐声。基座上刻着生卒年份,提醒着人们这位天才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台阶上,一位年轻母亲正轻声为两个孩子讲述音符的故事,微风拂过,仿佛有夜曲在空气中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大理石亭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座建于1935年的建筑由侨民爱斯拉夫人捐赠建造,古典风格的亭子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包括台阶、栏杆、柱子、花坛以及两尊西洋女神雕像,整体设计精致典雅。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罗马廊柱式花园的特点,亭顶设有棚架,紫藤缠绕其上,增添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美感。我绕亭一周,手指触摸冰凉光滑的石面,想象百年前的工匠如何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p> <p class="ql-block">亭台上,一位身着玫红色露肩上衣、白色高开叉半裙的金发女子正侧身起舞或直播。她舒展的姿态成为视觉焦点,与身后粗犷的灰色花岗岩亭子形成鲜明对比。阳光穿过绿荫,在古老的石亭与跃动的身影间投下斑驳光影,现代直播场景与古典艺术氛围在此奇妙交融,背景的葱郁绿意更添生机。</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泛起橙红色的霞光。我在一座风格独特的铜亭(也称铜顶)前收住了脚步,亭子由8根圆柱子支撑,亭顶部像似覆盖着一只英式风格的头盔,装饰极为精美,绿色铜锈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即使经过多年风雨,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工艺水准。我选择在铜亭附近的长椅坐下,等待日落时刻。天空如同一幅渐变的水彩画,从蔚蓝到橙红,再到绛紫,色彩柔和地过渡。晚霞映照在亭顶,为铜绿镀上一层金边。</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灯陆续亮起,人们开始慢慢散去。我最后望了一眼被晚霞染红的天际,转身踏上归途。这条从愚园路到中山公园的路线,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从老洋房到现代雕塑,从金融遗址到城市公园,每一步都踏在上海的历史与当下之上。</p> <p class="ql-block">城市漫步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种偶然的相遇-与历史相遇,与当下相遇,最终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当华灯初上,我走出公园,带回的不仅是照片和记忆,还有一份对这座城市更深的理解与眷恋。</p> <p class="ql-block">感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