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有七情六欲,老师也会生气。在漫长的学期生活中,老师生气的案例也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昨天中午接娃,孩子出来,很沮丧地跟我说:“今天中午,我们要写检讨。”跟他交流才了解,原来老师生气了。生气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当她的课代表。</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个瞬间,一下子拉回了我曾经的回忆。前几年做班主任时,在班级班委竞选时,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等职位大家争先恐后地参与竞选,竞争压力大得很!唯独,我的语文课代表无人问津。我也曾因此沮丧,生气过。我当时站在一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角度,与娃分析了老师为什么生气的原因。听完后,儿子从出门见到我时的不悦此刻变得理解老师了。他说:“我也不是不想当,只是当时考虑了自己还担任了其他职位。老师也是很辛苦,我们确实应该帮她分担。”</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旁观者,理性地分析了老师生气事件,并能共情老师。当昨天下午自己生气时,我却陷入了情绪的泥淖之中。</p><p class="ql-block"> 下午做练习时,反复跟学生强调:等下收练习的时候要做到一一对应,即一张练习、一张作文纸,两个的顺序要一致。练习和作文纸上的名字都是同一个人的。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批改,减少整理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虽说如此要求,之前也有过训练,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也是能按照要求做到的。但是,当交上来时,五大组的组长只有第一组最后一位女孩子按要求做到了。其他的四组,均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要么是练习和作文纸的顺序错乱了。要么就是组内有同学的作文纸没及时交,最后找不到放在哪里。看到这种情况,我生气了。批评了几位同学。让其再重新整理。也许是放学的点到了,大家更着急了,越理越乱。到最后,几组还是没有顺利复位。干脆让他们排队送其回家。</p><p class="ql-block"> 下午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思考。这件事情我本来是不是可以不用生气?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这几个孩子他们能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p><p class="ql-block">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简单的整理工作都不能按照要求做好,那么他的成绩能否提高?这是否有放大问题的嫌疑?我能否用和善的态度抑或者同事安慰我那般心平气和地去解决?</p><p class="ql-block"> 是啊!这是很久之后第一次这样生气,可能是对学生寄予的期望值太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所以会有落差感。又或者昨天中午没有休息好,下午连续改了两节课作文,又花一节课备课。自己的状态一直处于紧张忙碌之中,所以人才会焦灼不安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总之,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十分容易。但是,能否对学生也换位思考?孩子们从早上七点半(有的学生来得早)入校,到下午五点二十才放学,这样长时间的在校时间精神有时也会处于高压。又想到今早一个宝的妈妈说娃这几天不想上学,感到很担心。我跟他交流后了解到没有同学矛盾、没有作业压力,只是感觉早出晚睡觉得这样重复很无聊。他们也很辛苦啊!大课间结束后,和他聊了很多,看他满头大汗,给他擦擦汗,带他在办公室洗水池洗洗脸。继而宽慰他还要怀揣自己的军人梦想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还有和他的羽毛球较量还未实现呢!</p><p class="ql-block"> 小家伙听了后眼里有了光,课堂上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想到他昨天好几页的作文,那种文如泉涌不吐不快的心理,也能感受到他对家人的细腻。继续耐心地陪伴吧!</p><p class="ql-block"> 今早到校,习惯性地入班陪读。我在前面安心地做课前准备,孩子们在下面大声朗读。又像我初见他们那般可爱。心里浮想: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师,安心守好自己的讲台。如此,才不负最初的梦想和家长朋友们的信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