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平安快乐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后一个合法持枪的部落—岜沙苗寨,这里的男人自古刀不离腰,枪不离间。作为世界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之一,贵州黔东南的芭沙苗寨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敬树为神,与树同生共死。孩子一出生,就会给他种上一棵生命树,跟着孩子一起同生同长。岜沙孩子15岁前,逢年过节都要去祭拜他的这棵生命树。岜沙人死后,会砍下自己的生命树作为棺木进行树葬,同时栽下一棵长青树,从此万古长青。岜沙男人传承了持枪护林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成人礼是男人肩负使命的重要仪岜沙式。年岜沙男孩满15周岁的成人礼,先是和生命树做告别,成人礼过后说明这棵树已经把孩子带大,孩子以后可以不用去祭拜了,他的家人会去找人给他定制火枪。在成人礼上将被授予一杆火枪,象征着成为了真正的岜沙男人。这天,家人还会请寨老来给原拉剃头,寨老挥舞着割草的镰刀,将他头上的多余头发一一剔除。只留下头顶的一束发髻,当地人称为:护棍,代表着一棵大树,剃掉了周围的杂草,才能让这棵树长得更加茂盛。这是岜沙男人传统的发型。当所有成人礼仪式都完成后,最后是响彻苗寨的枪声,似乎是在告诉祖先,寨子里又迎来了一位合格的勇士。</p><p class="ql-block"> 岜沙系苗语地名。这里的“岜”只是汉语的一个音译字,其实它的苗语发音为“biā”。“岜”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巴茅草多”,“沙”是“杉树多”之意。因为初建村时这里巴茅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由黎平迁居而来,故苗语又称“分送”。“分”是苗语的村寨,“送”是黎平。</p><p class="ql-block"> 身处大山深处的岜沙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7.5公里,全村常住人口548户2823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被誉为“世界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和苗族传统文化“活化石”、“博物馆”,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p><p class="ql-block"> 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苗岜沙寨共有505户,岂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p><p class="ql-block"> 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男子身穿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却又极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绣图案,还配银项圈、手镯。其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p><p class="ql-block"> 岜沙独特的苗族人文和自然环境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4A级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贵州甲级旅游村寨、中国森林乡村。</p>